赓续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14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掌舵领航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不仅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铸就了一系列宝贵而独特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红色基因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所在,是攻坚克难、行稳致远的致胜法宝。进入新时代,面对“两个大局”交织激荡的复杂局面,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它不仅关乎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直接影响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发展:何为优良传统与作风?

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的有机结合。它涵盖了思想、政治、组织、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如同深植于党肌体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具体而言,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密切联系群众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批评与自我批评 ,勇于修正错误,不断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艰苦奋斗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朴素的作风; 求真务实 ,力戒空谈,注重实效; 清正廉洁 ,恪守党纪国法,公而忘私;以及 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一切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新时代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源泉。

密切联系群众:党的生命线与力量源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的优良传统中,密切联系群众是其最鲜明的特质和优势。从延安时期的“与群众打成一片”,到解放战争的“推小车送军粮”,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枫桥经验”,无不彰显着党始终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党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何时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何时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进入新时代,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始终聚焦“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执政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赢得民心民意、激发人民群众创造活力的根本途径。通过践行群众路线,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艰苦奋斗:永不褪色的精神底色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政治本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星星之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筚路蓝缕,从改革开放的摸索前行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无不闪耀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光芒。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至今仍是全党必须牢记的警训。

新时代,虽然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绝不能丢弃。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意味着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提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这不仅是应对国内外复杂风险挑战的客观要求,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革命青春的内在需要。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警惕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理论联系实际与求真务实:科学决策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实践。

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意味着要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主观臆断、脱离实际。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找到破解之道。求真务实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然要求,它强调一切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这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政治品格,是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基础。在新时代,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务,才能避免走弯路,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政治生活的利器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治优势,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增强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它通过党内积极健康的思想交锋,帮助党员干部认识和改正错误,促进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和战斗力提升。

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要求党员干部勇于揭短亮丑、正视问题,敢于自我革命、刀刃向内。要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让党员干部放下包袱,真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批评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要讲原则、敢于直言,又要讲方法、注重实效,避免个人恩怨和攻击谩骂。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纠正偏差,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清正廉洁与为人民服务: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清正廉洁是党赢得民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根本原因。

弘扬清正廉洁与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意味着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要严守党纪国法,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到自身正、自身硬。反腐倡廉,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决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在新时代,要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确保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葆蓬勃生机。

新时代弘扬优良传统作风的实践路径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绝非一句空话,而是需要系统谋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的实践过程。

首先,要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内涵和时代价值。

其次,要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刚性约束。 坚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中,形成科学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例如,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堵塞制度漏洞,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再者,要树立榜样引领,发挥头雁效应。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一言一行具有风向标作用。要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以实际行动感召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同时,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党员群众。

此外,要深化作风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作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要加强监督执纪,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严肃处理,形成有力震慑。

最后,要强化党性锻炼,提升自我革命能力。 通过主题教育、党内政治生活、实践锻炼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复杂斗争中锤炼党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弘扬优良传统作风的深远意义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优良的作风是党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关键。只有作风过硬,党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执政的根基。

二是提升党的治理能力。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帮助党作出科学决策;批评与自我批评则能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三是凝聚奋进的磅礴力量。 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能够激发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四是应对风险挑战。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形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党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能够增强党的抗风险能力。

五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清正廉洁、自我革命,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途径,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新时代党建的重大课题,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优良作风,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