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优势。然而,要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洞察和战略考量,“全面从严治党”应运而生,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更是营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针对自身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提出的一个系统的、战略性的治党方略。这里的“全面”体现在覆盖范围广、涉及层面深。它意味着:
- 内容全面: 涵盖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各个方面。它不仅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道德操守,也关注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党内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
- 对象全面: 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都必须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格约束。没有特殊党员,没有法外之地,真正做到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 过程全面: 治党管党是一个持续不断、久久为功的过程,不是一劳永逸的。它要求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从严”则体现在严字当头、一严到底。这意味着党要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对腐败行为零容忍,对不正之风毫不手软,对违规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它强调纪律的刚性约束,制度的权威性,以及执行的坚决性。
为何要“全面从严治党”?
历史和现实都深刻昭示,一个政党如果自身松懈,其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就会受到侵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些考验和危险,都要求党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全面检视自身,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具体而言,“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体现在:
- 应对腐败挑战: 一段时间内,党内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威胁到党的执政根基。全面从严治党是刮骨疗毒、清除积弊的根本之策。
- 纯洁党的队伍: 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纪律规矩意识缺失。从严治党旨在纯洁党员队伍,恢复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密切党群关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等问题,是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顽疾。从严治党通过正风肃纪,拉近党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 提升执政能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从严治党能够倒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治国理政的能力。
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并非一时之举,而是党长期执政、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实践路径
中国共产党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部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有效的实践路径:
1. 思想建党:固本培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严治党首先从思想上抓起,通过加强党的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这包括:
- 理论学习常态化: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
- 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党性教育、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
2. 纪律建党:立规明矩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严明的纪律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 修订完善党内法规: 制定和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扎紧制度的笼子。
- 强化纪律执行: 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红脸出汗、组织调整、党纪轻处分、党纪重处分),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优先: 强调全体党员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3. 作风建设:驰而不息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重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作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 “四风”问题整治: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 为民务实清廉: 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声,解决民忧。
- 纠治“隐形变异”问题: 针对“四风”问题的变异新表现,不断创新监督方式,精准识别,靶向纠治。
4. 组织建设:强基固本
党的组织体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支撑。
-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使其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严格党员教育管理: 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日常教育管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杜绝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5. 反腐败斗争:保持高压
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最鲜明的特征和最重要的体现。
- “打虎拍蝇猎狐”: 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腐败分子,不管涉及到谁、涉及到什么职务,都一查到底。
- 一体推进“三不腐”: 健全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完善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强化不想腐的思想教育,构建标本兼治的反腐败体系。
- 巡视监督: 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形成常态化震慑,及时发现问题、形成有力震慑。
“良好政治生态”的内涵与特征
“良好政治生态”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指一个地方或部门的政治生活状况、政治发展环境以及党员干部的政治面貌。一个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需要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它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核心特征:
- 风清气正: 指党内政治空气清新,没有歪风邪气,干事创业氛围浓厚。
- 清正廉洁: 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没有腐败现象,秉公用权,为民服务。
- 积极向上: 干部队伍精神振奋,勇于担当,不甘平庸,追求卓越。
- 正气充盈: 公道正派的人受到肯定,歪风邪气受到抵制,是非观念清晰。
- 民主集中: 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同时保持集中统一,形成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政治局面。
- 高效务实: 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注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 亲清政商关系: 既要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提供优质服务,又要界限清晰,不搞权钱交易。
“全面从严治党”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和核心驱动力,而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则是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集中体现。
1. 净化政治空气,抑制腐败蔓延
通过严厉惩治腐败分子,刹住不正之风,能够有效清除政治生态中的“污染源”。当腐败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歪风邪气受到遏制时,政治空气自然会变得清新。这种强有力的震慑作用,使得“不敢腐”成为常态,为“不能腐”和“不想腐”创造条件。
2. 重塑政治规矩,强化纪律约束
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当党的纪律规矩真正立起来、严起来,党员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就会有所顾忌,在日常言行中就会有所约束,从而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使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健康化。
3. 激励担当作为,弘扬正气新风
通过严管厚爱,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能够有效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当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时,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会得到支持和重用,而投机取巧、拉帮结派者则会寸步难行。这使得政治生态呈现出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积极氛围。
4. 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发展力量
作风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得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党员干部沉下身子,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种鱼水情深的关系,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也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健全制度体系,实现标本兼治
全面从严治党并非简单的“运动式”反腐,而是注重构建科学的制度体系,实现长效常治。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规范权力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让良好政治生态具有可持续性。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焕然一新。一大批腐败分子被查处,长期存在的“四风”顽疾得到有效遏制。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肃活泼,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程度持续提升,对反腐败斗争的成效普遍感到满意。
当前,我们看到:
- 党内正气上扬: 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担当精神和干事创业热情高涨。
- 政治环境清朗: 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明显减少。
- 社会风气向好: 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这些都表明,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正在不断重塑和优化中国的政治生态,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绝非一蹴而就,也远未到大功告成之时。腐败和不正之风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未来,全面从严治党将继续深化:
- 坚持不懈: 保持战略定力,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做到力度不减、节奏不变。
- 系统集成: 推动各项监督贯通协调,强化监督合力,实现全覆盖、无死角。
- 标本兼治: 在持续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源头治理,深化改革,堵塞漏洞,健全制度。
- 政治建设摆首位: 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结语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和重要经验。它如同激浊扬清的清风,荡涤着政治生态中的尘埃,使得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逐步形成。这不仅为党永葆生机活力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坚定的信心。在新的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必将继续深化,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续为国家繁荣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奠定坚实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