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无疑是贯穿新时代发展的一条主线,擘画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更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积极探索。然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绝非坦途,唯有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创新,方能破除前进道路上的藩篱,激发发展的不竭动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稳致远。
历史回响与时代命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强调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这五大特征决定了其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与开创性。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再到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的发展成就无不印证着改革创新的巨大能量。然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关键领域“卡脖子”等问题,原有路径的惯性已无法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已不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乎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抉择和时代命题。它意味着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更远的眼光、更实的举措,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应对复杂严峻的内外挑战,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深化改革:破除藩篱,激发内生动力
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核心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首先是经济体制改革。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包括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营商环境,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通过改革,促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经济循环。
其次是政治体制和治理体系改革。这并非照搬西方模式,而是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国家发展的全面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环节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再者是社会体制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化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改革,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共同富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动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最后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科技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土壤。这包括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为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留足空间。此外,要鼓励文化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正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新深化和具体实践,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与关键着力点
深化改革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正确的实践路径和把握关键着力点。
首先,要坚持系统观念。各项改革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必须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协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形成整体效应。要注重改革的联动性和集成性,避免碎片化,确保各项政策协调一致,形成改革合力。
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要紧密联系群众,倾听民声,回应民意。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改革成为一项全民事业。
再次,要强化法治保障。法治是改革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改革中要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同时,通过立法、修法等方式,将成熟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律法规,以法治固化改革成果,规范发展行为。
最后,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世界的舞台。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提升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为改革创新提供稳定安全的外部环境。
结语
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探索,其成功实践离不开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革故鼎新的智慧。深化改革创新,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的强大引擎,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主动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持续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篇章,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