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担当在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合格党员

15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既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强化使命担当,做好新时代党员”,不仅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庄严课题,更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

序章:何谓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使命”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责任,“担当”是将这种责任转化为行动的勇气和能力。对于新时代共产党员而言,使命担当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它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意味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意味着在风险挑战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于挺身而出;意味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新时代的党员,不再仅仅是口号的宣讲者,更是实践的先行者、时代的弄潮儿。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拥护者和推动者,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者,是科技创新前沿的攻坚克难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践行者,是社会治理体系的积极参与者。每一位党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肩负何种职责,都必须深刻理解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时代呼唤:强化使命担当的时代必然性

为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党员的使命担当变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这绝非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进入关键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世界经济的下行压力、地缘政治的复杂变化、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各种风险挑战的叠加交织。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每一位党员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战略定力,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冲击,确保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

其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党员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骨干力量,必须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忧。这需要党员有担当的勇气,敢于触及矛盾,破解难题,真抓实干,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确保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再者,党的建设面临新的考验。经过长期努力,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严峻。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信仰模糊、纪律松弛、作风漂浮、脱离群众等问题,这些都直接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强化使命担当,正是要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加强监督执纪问责,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践路径:如何强化使命担当,做好新时代党员?

强化使命担当,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把个人修为与组织建设相统一。

1.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的党员,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不是简单的“读本本”,而是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理论学习,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新时代的党员必须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经常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自己的初心使命,补足精神之钙,站稳政治立场,不为各种错误思潮所迷惑,不为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动摇,以坚定的信仰支撑起强大的担当力量。

3. 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党的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使命担当最直接的体现。新时代的党员,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亦或是环境保护、社会治理,都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特别是在面对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党员更要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以实际行动诠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4. 增强斗争本领,勇于攻坚克难

新时代充满挑战,也需要党员具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本领。这种斗争,既包括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较量,也包括与各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的坚决斗争,更包括与自身思想上的懒惰、行动上的懈怠、能力上的不足作斗争。新时代的党员要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要不断提升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使自己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以过硬的本领服务人民、推动发展。

5. 严守纪律规矩,永葆清正廉洁

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新时代的党员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小事小节做起,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净化朋友圈、社交圈。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坦荡真诚地面对批评和建议。要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人清廉的政治本色,以自身过硬的作风和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6. 强化实践锻炼,在干事创业中提升担当

使命担当的强化,最终要落到实践上。新时代的党员,不能做“理论巨人、行动矮子”,更不能“躺平”不作为。要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在基层一线、重大工程、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久久为功,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来体现自己的使命担当。

组织保障:党组织在强化使命担当中的作用

强化党员的使命担当,除了党员个体的自觉,更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强化党员使命担当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 加强教育培训: 系统开展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和党纪党规教育,引导党员深刻理解使命担当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
  • 严明组织纪律: 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员在严格的组织生活中锤炼党性。
  • 完善激励机制: 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担当者有舞台,让实干者受褒奖。同时,加强对不担当不作为现象的监督问责,形成激浊扬清的良好政治生态。
  • 关心关爱党员: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关心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解决实际困难,为党员担当作为创造良好条件,解除后顾之忧。

结语:新征程上,使命更重,担当更坚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也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标准去担当。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深刻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相连。我们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更是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

强化使命担当,做好新时代党员,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液的信仰,化为行动的自觉。它意味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牢记党的宗旨,对党忠诚、为民奉献;它意味着在顺境中不骄不躁,在逆境中愈挫愈勇;它意味着永葆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的答卷。

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将使命担当镌刻于心,践之于行,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