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老干部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用心用情、以更高的标准和更精细的服务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关乎老干部的切身利益和晚年幸福,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功勋卓著的老一辈的深切关怀与崇高敬意。当前,我们正深刻认识到,要不断强化“四个精准服务”,将其作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核心抓手,从而真正实现固本培元、温暖人心的目标。
老干部工作的时代价值与核心理念
老干部工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务性管理,它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使命。做好老干部工作,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干部群体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对服务的精准性、精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促使我们必须从过去粗放式的服务模式,转向精细化、人本化的“精准服务”模式。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于所有精准服务的灵魂,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更要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情感上的慰藉,让老干部真切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关怀体系
“四个精准服务”是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具体化路径,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新时代老干部工作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保障体系。这“四个精准服务”通常指的是政治关怀的精准、生活保障的精准、精神慰藉的精准以及发挥余热的精准。
一、政治关怀的精准:坚定信念,永葆本色
政治上的关心关爱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老干部最根本、最重要的需求。精准的政治关怀,旨在帮助老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首先,要精准掌握老干部的思想动态。定期开展走访慰问,通过座谈会、个别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及时回应他们的政治关切。特别是在重大理论学习、重要会议精神传达、重大决策部署发布时,要及时组织学习传达,确保老干部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党中央的最新精神。
其次,要精准提供学习教育平台。针对老干部学习特点,创新学习形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可以通过建立线上学习平台、组建老干部学习小组、组织专题辅导报告等方式,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资源。例如,可以定期选派优秀党务工作者或专家学者,深入老干部居住区或活动中心,开展党史学习、新思想宣讲等活动,引导他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再者,要精准引导老干部发挥政治优势。鼓励和支持老干部结合自身经历,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用亲身经历感染和教育青年一代。在重要时间节点,如建党节、国庆节等,组织老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对于老干部党支部建设,要加强指导和支持,健全组织生活,确保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通过这些精准的政治关怀,让老干部政治上更有归属感,精神上更受鼓舞,始终保持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二、生活保障的精准:细致入微,解除后顾之忧
生活保障是老干部安享晚年的基础。精准的生活保障,就是要确保老干部在衣食住行、医疗健康等方面得到细致入微的关怀,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首先,要精准落实各项待遇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不折不扣地落实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对于涉及工资、津补贴、医疗费报销等关键环节,要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公开透明,杜绝任何形式的截留或拖欠。要定期进行政策宣讲,确保老干部对自身应享有的权利清晰明了,避免信息不对称。
其次,要精准优化医疗健康服务。健康是老干部最大的财富。要将医疗服务作为生活保障的重中之重,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医疗服务。可以建立老干部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针对慢性病、常见病,可以探索建立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供上门问诊、送药上门等服务。与定点医院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就医流程,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关注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再者,要精准解决实际困难。深入了解老干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高龄、独居、患病老干部的特殊需求。例如,可以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探视,帮助解决居家养老、出行不便等问题。对于住房、水电暖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确保老干部居住环境的舒适与安全。要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对于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响应,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通过精准的生活保障,让老干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
三、精神慰藉的精准:丰富生活,安享晚年幸福
随着年龄增长,老干部面临的孤独感、失落感可能加剧。精准的精神慰藉,就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深入细致的情感交流,充实老干部的精神世界,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
首先,要精准提供文化娱乐活动。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可以组建书画、歌舞、棋牌、摄影等兴趣小组,提供活动场地和必要的器材支持。定期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健身比赛等,为老干部提供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平台。要注重活动的常态化、品牌化建设,让老干部能够持续参与,乐在其中。
其次,要精准开展情感交流与心理疏导。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与老干部结对子,定期上门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特别关注独居、空巢老干部,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关爱。可以组织老干部座谈会、茶话会,搭建他们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增进友谊的平台。对于有心理困扰的老干部,要及时协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
再者,要精准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老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关爱老干部的良好风尚。组织青年干部与老干部结对帮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让老干部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精神慰藉的精准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老干部的精神空虚,更能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发挥余热的精准:搭建平台,贡献智慧力量
老干部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他们政治坚定、经验丰富、威望较高。精准发挥余热,就是要因地制宜、搭建平台,引导老干部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实现老有所为。
首先,要精准识别老干部的特长和意愿。在充分尊重老干部个人意愿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人生经验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精力,合理安排参与活动的形式和强度,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其次,要精准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以及本地实际,为老干部提供多样化的发挥余热平台。例如,可以邀请老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社情民意观察员、普法宣传员、青少年校外辅导员、文明监督员等。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矛盾调解、公益慈善等活动。对于有较高理论水平或专业技能的老干部,可以邀请他们担任智库专家,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再者,要精准提供支持保障。为老干部发挥余热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交通便利和经费支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发挥余热中表现突出的老干部予以表彰,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注重保护老干部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劳累。通过精准发挥余热,不仅让老干部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再创造,也为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支撑和智慧源泉。
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老干部工作灵魂
“用心用情”是贯穿于“四个精准服务”始终的灵魂。它要求我们做老干部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任务层面,而是要带着真情实感、投入真心真意。
用心 ,体现在对老干部工作的极端负责和周密细致。要将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把老干部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这意味着我们要深入基层,走到老干部身边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发现他们的需求,预判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要创新工作方法,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提升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使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用情 ,则是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它要求我们与老干部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链接,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对待他们。在与老干部交流时,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体谅。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用真诚的微笑、温暖的语言、实际的行动去感动老干部。例如,在节假日,送上一句问候;在老干部生病时,送去一份关怀;在老干部有心事时,耐心倾听并给予开导。
用心用情,意味着我们要把老干部工作从“制度性保障”提升到“情感性满足”的更高层次。当精准的服务融入了真挚的情感,老干部感受到的就不再是冰冷的制度,而是有温度、有情义、有力量的关怀,从而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的理想境界。
结语:永恒的事业,永恒的责任
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光荣事业。强化“四个精准服务”,并始终坚持用心用情,是我们新时代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不仅是对老干部历史功绩的尊重,更是对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未来,我们必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具体举措,不断深化精准服务,创新工作模式。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老干部工作无止境,我们唯有不懈努力,方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