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驱动“三服务”能力跃升的时代引擎

12次阅读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社会发展对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更精细的要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简称“三服务”,不仅是各级部门工作的核心宗旨,更是检验治理能力与水平的关键标尺。然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以“新担当”扛起责任,以“新作为”创造实绩,以“新气象”营造氛围,共同推动“三服务”工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理解“三服务”的时代内涵与重要性

“三服务”并非简单的职能履行,而是系统性、全方位的服务理念与实践。

  • 服务企业 :意味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纾困解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包括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法律援助、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核心在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 服务群众 :旨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教育医疗到养老社保,从住房保障到文化生活,每一项都关乎民生福祉。这要求服务更加精准、便捷、高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 服务基层 :强调赋能基层治理,减轻基层负担,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基层是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政策落实的“神经末梢”。只有把资源、力量和重心下沉到基层,才能让服务更贴近实际,更深入人心。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三服务”不仅是职能所在,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新担当”:树立责任意识,勇于攻坚克难

提升“三服务”能力,首先要以“新担当”为引领。这不仅是对岗位职责的忠实履行,更是超越常规、主动作为、敢于触碰矛盾、解决深层次问题的精神。

“新担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强化政治担当 :深刻理解“三服务”的重大意义,将其上升到推动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政治高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 突出实干担当 :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对于企业反映的问题,不推诿扯皮,而是主动靠前服务;对于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不等不靠,而是立即着手解决;对于基层遇到的瓶颈,不袖手旁观,而是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
  • 增强创新担当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墨守成规,而要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探索新路径、新方法。这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例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以探索“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甚至“不见面审批”的新模式,大幅提升效率。
  • 发扬斗争担当 :在解决复杂问题、推进深层次改革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和挑战。新担当要求我们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以钉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确保各项服务举措落地生根。

“新作为”:聚焦效率效能,创新实践出成果

“新作为”是“新担当”的具象化,是衡量“三服务”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担当的勇气,更要有作为的本领,通过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来体现服务水平。

实现“新作为”,关键在于:

  •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便利度 :持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广线上办理,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掌上可办”。推行“告知承诺制”,减少企业和群众的跑腿次数,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 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提升服务精准度 :积极拥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分析精准识别企业需求和群众痛点,实现服务资源的智能匹配和主动推送。例如,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 优化流程再造,提升服务协同度 :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联动。建立健全统一调度、协调配合、信息共享的工作机制,形成服务合力,解决“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推行“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和企业在一个窗口就能办成多件事。
  • 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提升服务积极度 :完善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将企业满意度、群众获得感和基层感受度纳入重要评价指标。对服务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奖励,激发其投身“三服务”工作的内生动力。同时,建立负面清单和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

“新气象”: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内生动力

“新气象”是“新担当”和“新作为”得以持续的保障,它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一个良好的工作气象能够凝聚人心,激发潜能,推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营造“新气象”,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 涵养务实清廉的政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让干部心无旁骛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去。
  • 培育开放包容的文化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倡导集思广益,听取不同声音,形成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
  • 强化协同协作的精神 :破除本位主义,树立“一盘棋”思想。促进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政企之间、干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形成互联互通、高效运转的服务网络。定期开展交流学习,推广优秀经验。
  • 树立服务为民的导向 :将“让群众满意、让企业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通过开展“服务企业零距离”、“群众需求大调研”等活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倾听呼声,了解实情,把服务送到群众和企业的心坎上。
  • 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 :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能力培训,特别是在数字技能、法律知识、政策解读、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培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服务型干部队伍。

“三位一体”:赋能“三服务”能力提升的共振效应

“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三者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

  • 新担当是前提 :有了责任意识和敢于攻坚的勇气,才能主动发现问题、承担任务。
  • 新作为是核心 :将担当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显著成效,用创新和效率推动服务落地。
  • 新气象是保障 :积极向上的氛围能够凝聚力量,激发担当的内生动力,促进创新作为的持续进行。

这种“三位一体”的协同作用,将产生强大的共振效应,推动“三服务”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优不优”转变。它意味着服务将更具前瞻性、更富创造性、更显人文关怀,从而构建起一个响应迅速、服务精准、协同高效的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以“新担当”涵养初心、以“新作为”创造未来、以“新气象”激发活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优质高效的“三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