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三服务”工作——即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不仅是衡量执政为民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激发社会活力、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新担当”扛起责任、以“新作为”开创局面、以“新气象”提振精神,方能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为什么“三服务”能力提升是时代所需?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企业期待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以应对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压力;群众盼望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基层呼唤更务实、更有力的服务,以破解发展瓶颈,夯实治理基础。“三服务”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落实效果、营商环境的优化程度、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以及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满意度。
缺乏担当,则责任悬空;没有作为,则事业停滞;气象不新,则活力缺失。在新时代背景下,被动应付、墨守成规的服务模式已无法适应需求。唯有以主动求变、积极作为的姿态,才能真正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从“有”到“优”,从“管”到“服”的转变,让“三服务”真正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的强大动力。
以新担当:勇立潮头,责任在肩
“新担当”的核心在于破除因循守旧、畏首畏尾的思维定式,以敢于负责、勇于创新、善于作为的精气神,主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
首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不再是“坐等上门”的服务者,而是“主动问需”的调研者和“上门解忧”的行动者。这要求服务人员将自己融入企业、融入群众、融入基层,深入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和潜在难题,把服务对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把解决问题作为份内之事。
其次,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魄力。面对改革中的深水区、发展中的硬骨头,不能回避矛盾,不敢触碰利益。要敢于打破部门壁垒、优化流程机制,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对繁琐的审批环节进行精简优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除阻碍发展的“绊脚石”。例如,在服务企业方面,对于那些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敢于提出改革建议,甚至率先试行新的管理模式,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再者,要强化自我革命的担当。提升服务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审视自身不足,刀刃向内,持续改进。这包括提升专业素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也包括增强风险意识,预判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提前制定应对预案,确保服务安全高效。这种担当,体现的是一种对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负责。
以新作为:实干为先,效能为本
“新作为”强调的是务实重行、高效协同,将担当精神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显著的成效。它不仅仅是做了什么,更是做得怎么样,效果如何。
第一,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这是“新作为”最直观的体现。要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网通办、全程可溯”等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办。例如,通过开发智能化服务平台,企业和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政务办理,减少跑腿次数,缩短办理时间,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第二,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服务不应拘泥于传统模式,而应主动求变,不断创新。可以探索推行“定制化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等,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新兴产业、农村偏远地区、特殊困难群体等传统服务难以覆盖的领域,确保服务无死角、全覆盖。例如,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转化等专业服务;针对老年群体,可以推行适老化服务,提供便捷的线上线下办理渠道。
第三,注重服务实效,强化闭环管理。衡量“新作为”的标准,最终还是看服务能否真正解决问题,带来实际效益。这就要求建立健全服务效果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回访、满意度调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持续改进服务。对于服务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期解决,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估—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以新气象:焕发活力,激发潜能
“新气象”体现在队伍的精神面貌、工作氛围以及外部形象上,它是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能够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内在潜能。
首先,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要求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担当作为,带动全体服务人员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良好风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经验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服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活力,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
其次,要构建开放包容的服务文化。鼓励服务人员大胆尝试,允许在探索中出现失误,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强大合力,共同为提升“三服务”能力而努力。
再者,要塑造服务为民的良好形象。新气象不仅是内部的,更是外部感知得到的。服务窗口整洁规范,工作人员着装得体、语言文明、态度热情,服务标识清晰明了,这些细节都构成“新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改进,让服务对象真切感受到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和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树立起亲民、高效、廉洁的良好形象。
融合发力: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的协同效应
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没有新担当的勇气,就没有新作为的实践;没有新作为的支撑,新担当就可能沦为空谈;而没有新气象的营造,新担当和新作为都难以持久和深入。
新担当是前提和动力。它提供的是精神内核和行动自觉,让服务人员敢于突破、主动求变。新作为是体现和成果。它将担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实际需求。新气象是保障和环境。它营造的是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为担当和作为提供持续的动力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者融合发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强大合力。领导者的率先担当会激发队伍的积极作为,而实实在在的作为又会带来士气高昂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担当的自觉性与作为的创造性。唯有将这三者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全面、持续、高质量提升。
展望未来:持续提升,永无止境
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永无止境。面对未来,我们仍需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审视自身,找准短板,持续发力。
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的服务需求将层出不穷。要加强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学习和应用,提升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服务工作要始终围绕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展开,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同时,要注重从服务对象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服务策略和方式。
要强化制度建设和长效机制。将“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的要求固化为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通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问责机制,确保服务能力提升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结语
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不仅是对公职人员的更高要求,更是对全社会共同发展的庄严承诺。让我们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共同擘画“三服务”工作能力提升的新篇章,为建设更加繁荣、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