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服务升级: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谱写“三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1次阅读

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三服务”工作——即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始终是连接政府与社会、连接政策与民生、连接发展与需求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回应时代呼唤、顺应民心民意、激发社会活力的关键抓手。当前,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以“新担当”扛起责任,以“新作为”开创局面,以“新气象”赢得民心,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坚实力量。

新担当:责任在肩,使命必达

“新担当”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首要前提,它要求每一位服务者都能以更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这意味着要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诿扯皮,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者不仅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更要深刻理解“三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上升为一种内化于心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这种责任感应体现在对企业发展的倾情关注上,对群众呼声的及时回应上,对基层难题的积极破解上。只有心怀大局,才能站高望远,主动作为。

其次,要培养攻坚克难的勇气。在服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政策瓶颈、利益冲突、历史遗留等复杂问题。新担当要求我们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能遇到矛盾就绕道,而是要主动研究、深入分析、精准施策,想方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需要创新思维,也需要打破常规,有时甚至需要承受一定的压力和风险。

最后,要树立结果导向的担当。担当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动和效果。新担当强调的是最终的实际成效,即服务对象是否满意,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发展是否切实推动。因此,要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务实的作风,将担当精神转化为推动“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新作为:创新驱动,实干兴邦

“新作为”是“新担当”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它强调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将担当付诸实践,通过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和高效能的服务举措,切实提升“三服务”的实际效果。新时代的服务,不再是简单的事务性处理,而是要求更高层次的智慧和更精准的行动。

在服务企业方面,新作为体现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上。这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效能,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更要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困难,比如融资、用工、市场拓展等,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政策支持和精准帮扶。通过数字化转型,建设企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精准推送、需求高效响应,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暖与力量。

在服务群众方面,新作为体现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具体举措上。要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推行“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同时,要注重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识别群众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公共服务,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服务”。

在服务基层方面,新作为体现在赋能基层、夯实基础的实践中。要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动人财物更多地向基层倾斜。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鼓励基层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治理路径,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要为基层干部减负赋能,让他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上,避免过度留痕和形式主义。通过持续的资源下放和能力建设,真正激发基层的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

新气象:风清气正,活力四射

“新气象”是“新担当”和“新作为”共同作用的综合效应,它表现为政府部门和全体服务者展现出的蓬勃朝气、清正廉洁、高效运转的良好面貌,以及社会各界对“三服务”工作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这不仅是外在的形象展示,更是内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刻反映。

要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新气象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铲除寻租空间。要严守纪律规矩,加强廉政建设,以零容忍的态度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服务在规范中展开。这不仅能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更能为“三服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要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新气象意味着服务者不再是机械的执行者,而是充满创新精神、乐于奉献的奋斗者。要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先进、表彰典型,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要注重人文关怀,关心干部成长,提升专业素养,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服务中去。

要展现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社会形象。新气象意味着“三服务”工作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互动和多方的协作。要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接受社会监督,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要加强部门联动,打破信息壁垒,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立体式服务网络,共同推动解决复杂问题,提升整体服务效能。当社会各界感受到政府的诚意、效能和担当,自然会形成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服务”的深度融合与效能提升

“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指向“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只有将这三者深度融合,才能实现“三服务”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做了”到“做优”的根本性转变。

服务企业的提升: 以新担当的精神,深入了解企业痛点,主动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市场信息等全方位服务。以新作为的行动,创新服务模式,推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实现“店小二”式精准服务,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以新气象的面貌,展现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发展的机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小微企业需求,为其匹配合适的金融产品;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服务群众的提升: 以新担当的姿态,将群众呼声视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以新作为的举措,深化“一站式”服务,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网格化管理、邻里互助等方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实现精细化、人性化服务。以新气象的氛围,构建公开透明、公正普惠的服务体系,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共服务的温度和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例如,针对老年群体推出适老化服务,简化办事流程;针对残疾人群体提供无障碍设施和上门服务。

服务基层的提升: 以新担当的勇气,正视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将更多资源和权力下放基层,赋予基层更多自主权。以新作为的行动,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推广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以新气象的局面,建设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基层组织,让基层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夯实国家治理的根基。例如,推广基层民主协商制度,让村民、居民参与到公共事务决策中;建立基层干部轮岗交流机制,提升其综合能力。

持续深化:构建长效机制,迈向服务新高度

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一个持续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需要构建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长效机制,确保其行稳致远。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三服务”工作成效纳入政绩考核、绩效评估,并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真正做到“以实绩论英雄”,激发服务者的内生动力。

强化科技赋能: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通过数据分析,精准研判服务需求,实现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主动化,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服务”。

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三服务”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操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注重培养服务型干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将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

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群众通过各种方式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对服务不力、作风不正、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严肃问责,形成震慑,倒逼服务能力提升。同时,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推广先进经验: 定期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在“三服务”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加强学习交流,借鉴国内外先进服务理念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展思路、创新方法。

结语:凝心聚力,共绘发展新蓝图

“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和具体行动指南。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思维束缚,以创新为驱动,以实干为路径,以人民满意为最终目标。

当每一个服务者都能够以“新担当”的勇气扛起责任,以“新作为”的魄力推动工作,当整个服务体系呈现出“新气象”的蓬勃活力时,我们所服务的企业将更加繁荣兴盛,所服务的群众将更加幸福安康,所服务的基层将更加坚实有力。这不仅是对“三服务”工作本身的巨大提升,更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促进。

让我们凝心聚力,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在新征程上书写“三服务”工作的新篇章,共同绘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