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温情篇章

11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他们步入晚年,如何让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深厚的情感担当。新时代背景下,深化老干部工作,核心在于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并始终坚持 用心用情 的原则,这不仅是对老干部的深切关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承前启后: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强调要带着感情和责任做好老干部工作,这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传统的服务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从“普惠”走向“精准”,从“完成任务”走向“用心用情”,成为了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必然趋势和显著特征。

“四个精准服务”是系统化、精细化、人本化的服务理念,它要求我们深入了解老干部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从而实现老干部工作的提质增效。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它提醒我们,服务的温度和深度,远比形式和数量更重要。这不仅是对老干部物质生活的保障,更是对他们精神世界的滋养和情感的慰藉。

精准思想引导: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老干部虽然退休,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从未改变。精准思想引导 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第一要务,它旨在帮助老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本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连接和精神上的关怀。具体而言,应常态化组织老干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方针政策,例如通过专题讲座、学习班、参观考察等形式,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感受时代脉搏。同时,要注重方式方法,化枯燥为生动,如组织老干部观看爱国主义影片、讲述红色故事、开展诗歌朗诵等活动,用老干部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引领。

更重要的是,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他们的关切。对于一些思想上可能存在的困惑或波动,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疏导工作,提供人文关怀,确保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在思想上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这种精准而富有温度的思想引导,不仅能巩固老干部的思想阵地,更能激发他们永葆政治本色的热情,继续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

精准生活服务:细致入微,暖心惠老

老干部步入老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生活上会遇到各种不便。精准生活服务 就是要聚焦老干部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实际困难,提供细致周到、温暖贴心的帮助。

这方面的工作要做到“无微不至”,从细枝末节处着手。例如,在医疗保障方面,要落实好各项医保政策,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就诊、便捷取药等服务,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个人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干部,要积极探索上门问诊、送医送药的服务模式,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老干部的居住环境是否适老、出行是否方便、养老金发放是否及时等问题。可以建立专门的服务团队或志愿者队伍,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帮助老干部解决水电维修、家政服务、代办跑腿等实际困难。对于独居、高龄、空巢老干部,更要建立特殊关怀机制,提供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安享幸福的晚年生活。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家居、远程医疗等,帮助老干部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提升生活便利性。

精准文化养老:精神富足,乐享晚年

物质生活的满足是基础,而精神层面的富足则是衡量老干部生活质量的关键。精准文化养老 旨在满足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这需要我们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平台和学习机会。可以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阵地,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戏曲等各类兴趣班,满足老干部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组织老干部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如合唱团、门球队、太极拳队、棋牌社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丰富精神生活。

同时,要注重文化产品的供给,定期组织老干部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等,观看高品质的文艺演出,或组织红色旅游,重温革命历史,感受祖国发展成就。更要鼓励老干部发挥自身优势,成立文艺团体、宣讲团,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既愉悦身心,又能展现才华,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这些精准的文化供给,让老干部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和色彩,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精准作用发挥:余热生辉,薪火相传

老干部不仅是受关爱的对象,更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他们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卓越的领导智慧。精准作用发挥 就是要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老干部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实现老有所为。

要根据老干部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量身定制发挥作用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可以邀请他们担任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青年干部成长导师、社区义务调解员、青少年德育辅导员等,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为社会治理、基层建设、青少年教育等领域贡献智慧和力量。

可以组织老干部宣讲团,深入基层、学校、社区,讲述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用亲身经历感染和教育年轻一代。对于有条件的老干部,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课题研究、政策咨询、智库建设等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精准的引导和组织,让老干部“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实现人生价值的再升华,真正成为薪火相传、资政育人的宝贵力量。

用心用情:深化人文关怀的基石

“用心用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灵魂所在,它强调的是服务的温度、深度和情感链接。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贯穿于“四个精准服务”始终的价值导向。

“用心”体现在对老干部需求的细致洞察和积极响应上。它要求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文章,要真正俯下身子,走进老干部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未被表达的需求。例如,在走访慰问时,不仅仅是送去慰问品,更要坐下来与老干部拉家常,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喜悦,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对于老干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积极采纳,及时反馈,让老干部感受到被尊重。

“用情”则体现在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上。这意味着老干部工作者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老干部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对待父母般的真挚情感去服务。当老干部遇到困难时,能够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当老干部取得进步时,能够真心为他们高兴,送上祝贺。这种情感的投入,能够建立起老干部与工作者之间深厚的信任和依恋关系,让老干部真切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

“用心用情”是做好一切老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要求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以同理心去理解老干部的心理需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只有带着真挚的情感去工作,才能真正触及老干部的内心,才能让“四个精准服务”落到实处,开花结果。

创新机制,构建服务新格局

在强化“四个精准服务”、坚持“用心用情”的基础上,还需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构建更高效、更完善的服务新格局。

一是健全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老干部工作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升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服务意识和情感沟通能力。鼓励他们成为老干部的贴心人、知心人。

三是运用现代科技。 积极探索“互联网 + 老干部服务”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老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服务的智能化、精细化。例如,开发老年人专属 APP,提供在线医疗咨询、生活服务预约、文化活动报名等功能,方便老干部生活。

四是拓展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力量参与到老干部服务中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多元供给的服务格局。可以建立社区老干部互助小组,让老干部之间也能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结语

老干部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温暖人心的事业。它体现了党对老干部的深情厚爱,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

未来,我们应继续秉持“精准”与“用情”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老干部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让老干部们政治上受尊重、思想上受关心、生活上受照顾、精神上受慰藉,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每一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同志,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共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时刻。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