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新征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感恩奋进姿态铸就一流标准

10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犹如指路明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些指示精神不仅是理论的深刻阐述,更是实践的生动指引,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始终感恩、矢志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实际行动,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个人价值、贡献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思想之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这一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治国理政各个方面的思想精髓。深入学习,绝非仅仅停留在字面,而是要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首先,要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 战略性。这些指示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每一项都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未来。我们学习,就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去领会指示精神背后的深远考量和重大意义。

其次,要深刻理解其 人民性。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贯穿于所有指示精神之中。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从教育医疗到养老住房,无不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各自岗位上为增进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

再次,要深刻理解其 实践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和措施;关于创新发展,他强调要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学习的过程,就是将其与本职工作、所在领域实际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具体路径。只有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将思想伟力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强大动能。

知恩图报:感恩奋进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新时代中华儿女应有的精神品格。我们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国家日益强盛的局面,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离不开一代代建设者的辛勤付出。这份“恩”,是历史的馈赠,是时代的机遇,更是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感恩,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份感恩,是发自肺腑的认同和拥护,是对党的高度信赖和忠诚。

其次,是对伟大祖国的感恩。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享有了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拥有了实现梦想的广阔舞台。祖国的日益强大,让我们在国际上挺直了腰杆,也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份感恩,是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深切祝福,是对民族复兴大业的坚定信念。

再者,是对时代机遇的感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空间。这份感恩,应转化为珍惜机遇、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奋进,是感恩最直接、最深刻的表达。感恩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必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这包括:

第一,锐意进取、改革创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不退缩、不懈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推动工作突破。

第二,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立足本职岗位,发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

第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伟大事业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感恩与奋进是辩证统一的。正因为懂得感恩,我们才会有奋进的动力;正因为持续奋进,我们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优异成绩回报党和祖国,让感恩之心在奋斗中得到升华。

追求卓越:以一流标准校准奋斗坐标

“一流标准”是新时代奋斗的坐标系和参照物。它意味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意味着敢于和善于同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对标对表,意味着在各个领域都要争取走在前列、达到顶尖水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树立一流标准意识,以一流的胸怀、一流的胆识、一流的能力,推动各项事业迈向新高度。

何为“一流标准”? 它不仅仅是一个量化的指标,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科学研究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勇攀科学高峰,攻克“卡脖子”难题,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贡献人类文明进步。例如,中国的航天事业、深海探测、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正是瞄准一流、追求卓越的生动体现。

技术创新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打造核心竞争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体系,让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经济发展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提升国家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社会治理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构建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个人成长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自我革新、持续学习、精进业务,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创造非凡业绩,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和典范。

为何要追求“一流标准”? 这是由新时代的使命和挑战所决定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唯有瞄准一流、达到一流,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了对更高质量产品、更优质服务、更优良环境的期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一流标准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何才能达到“一流标准”? 这需要:

  1.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破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式,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突破,以创新精神驱动发展。
  2. 对标先进、持续学习: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知己知彼,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3. 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弘扬工匠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质量的环节。
  4. 久久为功、持之以恒:追求一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投入、持续努力,发扬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5. 团结协作、系统推进:一流标准的实现,往往是系统工程,需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

融会贯通:深学、感恩与一流标准的内在统一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铸就一流标准,这三者之间并非孤立,而是互为前提、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共产党人乃至每一个中华儿女精神品格和行动纲领的内在逻辑。

深学是前提和基础。 只有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把握大局、认清方向,才能明确“为何奋斗”、“为谁奋斗”、“怎样奋斗”等根本问题。思想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武装,是感恩奋进的力量源泉,也是追求一流标准的根本遵循。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感恩可能流于形式,奋进可能偏离方向,一流标准也可能沦为空谈。

感恩是动力和源泉。 对党、对祖国、对时代的深厚感恩之情,是激发我们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强大内生动力。正是这份知恩图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我们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懂得奉献,从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到追求一流标准的实践中去。

一流标准是目标和结果。 追求一流标准,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感恩奋进的价值指向。它将我们学习的成果和感恩的情怀,转化为具体可衡量、可检验的实际成效。无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提升个人能力素质,都要自觉对标一流,力求做到最好。只有树立一流标准意识并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

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深学使我们明理增信,感恩使我们保持初心,一流标准则指引我们笃行致远。在知行合一中,我们才能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展望未来:在知行合一中书写新时代华章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和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以感恩之心、奋进之志,追求一流标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感恩化为奋进的动力,将奋斗汇入时代的洪流,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敢为人先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