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曾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毕生心血和智慧,功勋卓著,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崇和关爱。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昭示,事关人心向背、党风政风,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老干部工作的内涵和要求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如何让老干部们政治上受尊重、思想上受关怀、生活上受照顾、精神上受慰藉,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四个精准服务”的重要理念,强调要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这为新时代的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个精准服务”是针对老干部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旨在通过更精细、更周到、更人性的服务,确保老干部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四个精准服务涵盖了老干部政治生活、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发挥余热等多个层面,构成了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完整体系。
凝心铸魂:思想政治精准服务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对于老干部群体而言,更是维系他们对党忠诚、保持晚节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精准服务,就是要确保老干部们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政治上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
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确保老干部们能够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方针政策。这包括定期组织专题学习、形势报告会,通过发放学习资料、开设线上课堂等多种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老干部身边、心中。要注重运用老干部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党课、故事分享会等,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其次,要保证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尊重他们的政治荣誉和地位。在党内重大活动、重要会议中,要邀请或通报老干部;对老干部的意见建议,要认真听取并及时反馈。要定期组织老干部参观国家建设成就、体验改革发展成果,让他们切身感受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强荣誉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再者,要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关心老干部的思想动态。面对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老干部可能会有困惑甚至不适应,要及时与他们沟通交流,解疑释惑,传递正能量。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亲友离世、身体抱恙等,要及时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思想政治的精准服务,让老干部在思想上不“掉队”,政治上不“模糊”,精神上更“富足”。
精细入微:生活服务精准保障
老干部生活服务,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硬任务”,也是最能体现“用心用情”的环节。随着老干部年龄的增长,其在医疗、养老、日常照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必须提供精准、细致、高效的生活保障服务。
首先是医疗健康服务。要为老干部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要打通医疗绿色通道,方便老干部就医,并对患有慢性病、重病的老干部进行重点关注和长期跟踪管理。探索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专业的医疗服务延伸到老干部家中。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干部,要提供上门巡诊、送药上门等服务,真正做到关口前移、服务下沉。
其次是日常照护服务。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老干部,提供差异化的生活照料服务。对于自理能力较弱或失能半失能的老干部,要积极链接社会养老资源,提供专业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或机构养老服务,确保他们享受到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可以探索设立老干部服务中心,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便捷服务。
再次,要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待遇,确保他们的各项补贴、福利及时足额发放。要关注老干部住房、交通等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同时,还要注重维护老干部的合法权益,对涉及老干部的信访问题,要优先处理,及时解决。生活服务的精准保障,是让老干部安心、舒心、暖心的基石,也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搭建舞台:发挥作用精准赋能
老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依然存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发挥作用精准赋能,就是要为老干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老有所为。
首先,要鼓励引导老干部在党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他们可以担任党建指导员、基层党组织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为年轻党员干部上党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可以发挥他们熟悉政策、了解民情的优势,参与到基层治理、矛盾化解、社会监督等工作中去,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其次,要支持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智慧。可以组建老专家顾问团、老干部宣讲团,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例如,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可以担任青年创业导师,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再者,要注重发挥老干部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鼓励他们言传身教,传承优良家风,引导子女晚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既要避免过度劳累,又要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的价值。通过发挥作用的精准赋能,不仅能让老干部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也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延缓衰老,提升幸福感。
润物无声:精神文化精准滋养
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提升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精神文化精准滋养,就是要满足老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充满活力和乐趣。
首先,要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学习和交流平台。例如,办好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摄影、健身等课程,满足老干部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组织读书沙龙、文化讲座、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鼓励老干部成立兴趣小组、文艺社团,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互动。
其次,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定期组织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如太极拳、门球、徒步等,促进身心健康。开展棋牌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为老干部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组织适量的参观考察、红色旅游等活动,让他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再者,要关注老干部的数字鸿沟问题,提供智能技术应用指导。帮助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学会网上购物、在线支付、视频通话、获取资讯等,让他们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利,融入现代社会。同时,也要警惕和防范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等风险。精神文化的精准滋养,是让老干部内心充实、精神愉悦的“软实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用心用情:老干部工作的温度与深度
“四个精准服务”是具体路径,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做好老干部工作,绝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落实政策,更需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和真诚付出。
“用心”体现在工作的细致入微、考虑周全。要设身处地为老干部着想,预判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要细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让老干部感受到便利和尊崇。在政策制定和落实中,要充分考虑老干部的实际情况,做到精准对接,避免“一刀切”。
“用情”则体现在情感投入、人文关怀。要与老干部建立真挚的情感连接,多与他们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他们生病住院、遇到困难时,要及时探望慰问,送去温暖和关怀。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充满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要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充满爱心的老干部工作队伍,通过专业培训和情感投入,提升服务质量。
持续创新:强化精准服务的未来展望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创新和不断完善。未来,老干部工作应更加注重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老干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精准匹配。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多元化服务格局,形成强大合力。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老干部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老干部群体的深切关怀,更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优良传统的生动实践,是凝聚党心民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更精准的服务,为老干部们绘就一个更加幸福、更加精彩的晚年新画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