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服务新篇章: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全面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

11次阅读

在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是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三服务”——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衡量政府执政为民成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落脚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不竭动力。

扛起新担当:深化服务意识,勇担时代使命

“新担当”意味着在思想上清醒坚定,在行动上主动作为,不推诿、不塞责、不畏难,真正将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不仅仅是对本职工作的尽职尽责,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与奉献,是面对复杂局面敢于亮剑、直面矛盾敢于碰硬、解决问题敢于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首先,要强化政治担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福祉。这就要求我们站稳政治立场,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制定政策、推动工作时,要充分考虑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确保各项决策真正顺民意、合民情。

其次,要提升责任担当,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各种风险挑战相互交织、叠加传导。服务工作绝非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新担当要求我们打破部门壁垒,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跨前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对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要集合多方资源共同破解;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整合各方力量综合施策;对于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要统筹谋划、精准帮扶。

再者,要强化能力担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公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担当呼唤着我们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投身学习实践,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本领。无论是运用数据分析研判企业发展趋势,还是借助信息化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抑或是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社情民意,都需要我们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元的服务需求。

展现新作为:创新方法路径,提升服务效能

“新作为”是新担当的具体体现,是服务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它要求我们将创新精神贯穿于服务全过程,不仅要解决老问题,更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回应时代呼唤。

在服务企业方面,要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核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生态。新作为体现在: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广“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让企业办事更省心、更高效。二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尤其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做大做强。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五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及时回应企业诉求,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在服务群众方面,要聚焦民生关切,提供更加普惠、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新作为体现在:一是推动政务服务向社区延伸,打造“15 分钟便民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例如推广电子社保卡、健康码等应用,实现高频事项“掌上办”、“指尖办”。三是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四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五是创新社会治理模式,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服务基层方面,要着眼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夯实社会发展基石。新作为体现在:一是加大对基层的资源倾斜,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下沉到基层,解决基层“人少事多”、“财力薄弱”等问题。二是赋能基层干部,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复杂矛盾、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推动重心下移、权责匹配,将更多管理权限赋予基层,让基层能够因地制宜、灵活有效地开展工作。五是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广网格化管理、“枫桥经验”等,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营造新气象:塑造良好生态,激发服务活力

“新气象”是推动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它强调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这不仅关乎服务效能,更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首先,要加强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气象要求我们坚决破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旧习,杜绝“推、拖、绕”的不良作风。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来检验服务工作的质量。通过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新气象需要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实效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打破论资排辈、简单看学历的传统观念,让有为者有位、有功者受奖。同时,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但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干部提供保护,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大胆闯、大胆试。

再者,要营造开放透明的服务文化,提升服务公信力。新气象呼唤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社会监督,以更加透明的方式公开政务信息。要健全政务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次投诉、每一条建议,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通过公开透明,不仅能够提升服务质量,更能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

最后,要注重团队建设和文化引领,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新气象的营造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倡导团队协作精神,鼓励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进步。通过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文化,让每一位服务人员都能在各自岗位上焕发活力,共同为“三服务”工作贡献力量。

结语:新“三服务”描绘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这不仅仅是对工作方法的优化,更是对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对干部队伍的全面淬炼。当每一位公职人员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服务企业中担当作为,在服务群众中创新突破,在服务基层中焕发新颜,那么,“三服务”的内涵将得到极大丰富,其效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奋斗,必能构建起一个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温暖的服务体系,为广大企业提供更优渥的成长土壤,为人民群众带来更普惠的幸福生活,为基层治理注入更强大的发展动能。让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成为推动“三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共同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