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节点,我们有幸沐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一思想,犹如灯塔,照亮前行之路;犹如号角,激发奋斗热情。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更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梦想的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感恩奋进的姿态,并以追求一流为最高标准,是新时代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们向历史和人民交出的时代答卷。
深入学习:领悟思想精髓,把握时代脉搏
“深入学习”绝非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去学,力求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领会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涵盖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擘画,又有细致入微的具体指导。其背后蕴含着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光芒,更饱含着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首先,深入学习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要将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不能碎片化、孤立地理解某一项指示。例如,在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时,要联系其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更要与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球生态治理等理念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理解其战略意义和实践路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避免片面解读。
其次,深入学习要突出实践性、针对性。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是为了纸上谈兵,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行业领域和地区实际,深入思考指示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要论断,思考如何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发挥作用;在乡村振兴领域,要落实好总书记关于“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的指示,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带着问题学,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者,深入学习要强化自觉性、长期性。思想学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将其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养成常态化学习的习惯,通过参加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对指示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更要回到原著原文中去寻找答案、汲取智慧,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感恩:厚植家国情怀,激扬奋进力量
“感恩”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我们今天所享有的一切和平、发展、稳定的环境,所获得的每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离不开无数先辈和奋斗者的艰苦卓绝付出。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并内化为“始终感恩”的深厚情怀。
感恩,首先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斗、艰苦创业、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反腐倡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我们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个又一个挑战,实现一个又一个奇迹,最根本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感恩,是对伟大祖国的感恩。五千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我们的家园和梦想。无论是“天宫”揽月、“蛟龙”探海,还是“复兴号”驰骋神州,无论是“一带一路”惠及全球,还是抗击疫情彰显大爱,强大的祖国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港湾。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个人的尊严和发展。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励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奋斗,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恩,更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恩。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从抗疫斗争中白衣执甲、逆行而上的医护人员,到脱贫攻坚中默默耕耘、奉献青春的扶贫干部;从科技创新前沿攻坚克难的科学家,到基层一线服务群众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光荣、梦想。我们要常怀敬民之心、常思为民之举,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将感恩之情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感恩”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颂扬,而是要化为“奋进”的强大动力。正是因为深知幸福来之不易,我们才更应倍加珍惜;正是因为肩负时代重任,我们才更应不懈奋斗。感恩之心,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回报国家、回报人民。
奋进一流标准:追求卓越品质,勇攀事业高峰
“一流标准”是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一种永不满足的品格,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乃至引领世界一流水平。这要求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做到最好。
何为“一流标准”?它首先体现在思想境界上,要具备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先进理念,敢于打破路径依赖,勇于创新突破;它体现在工作质量上,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力求完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它体现在能力水平上,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掌握最新知识、运用最新技术,始终走在行业前沿;它还体现在作风品格上,要严谨务实、担当作为,忠诚干净、廉洁奉公。
追求一流标准,必须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一流的成果往往源于大胆的设想和不懈的探索。我们要敢于挑战传统、超越自我,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尤其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斗争本领,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变革赢得未来。
追求一流标准,必须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无论是从事科研工作、教育教学、医疗服务,还是从事基层治理、企业管理,都要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和业务尖子。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一流业绩。
追求一流标准,必须涵养务实肯干的作风。一流的成就从来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中去。要注重实效,解决真问题,出台真政策,取得真成果,让一流标准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中,体现在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中。
追求一流标准,还意味着具备全球视野和开放胸襟。在全球化时代,一流的标准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放眼世界,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学习借鉴一切优秀经验和做法。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展现中国担当,让我们的“一流”不仅服务自身发展,更能造福全人类。
学习、感恩、奋进的有机统一
深入学习、始终感恩、奋进一流标准,这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深入学习是基础。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领会到自身肩负的时代重任。学习赋予我们智慧和力量,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
始终感恩是动力。正是基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感恩之情,我们才能激发出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和不竭动力。感恩之心,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
奋进一流标准是目标。在学习和感恩的驱动下,我们自然会追求卓越,力求在各自岗位上做到最好。一流标准是衡量我们学习成效和感恩情怀的实践标尺,也是我们为国家、为民族贡献力量的具体体现。
这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深入学习为感恩提供了思想源泉,为奋进指明了方向;感恩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和奋进的内生动力;奋进一流标准则是学习和感恩的生动实践,反过来又深化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恩情怀的体验。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强大合力。
结语: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新时代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民族复兴的伟业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盼。
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汲取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让我们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心怀感恩,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让我们以追求一流的最高标准,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
如此,我们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