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如同思想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指示,并将其转化为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强大动力,不仅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也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成长与奋斗。
深刻领会:思想引领的旗帜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绝非停留在表面文字的阅读,而是要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的理解。这要求我们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和具体体现,它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到党的建设,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深刻领会,首先要从历史维度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洞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取得的。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是对革命文化的赓续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创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其次,要从理论维度去把握。这些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现了强大的理论逻辑和实践伟力。
更重要的是,要从实践维度去贯彻。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是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保障。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则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与担当。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作出科学判断,采取有效行动。
感恩奋进:时代赋予的责任
“感恩”是一种深沉的情感,它源于对国家发展成就的深刻认同,对人民生活改善的真切体会,对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由衷敬佩。新时代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民生、脱贫攻坚、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辛勤付出和艰苦奋斗。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和平与繁荣,是无数先辈筚路蓝缕、浴血奋战的结果,更是新时代奋斗者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结晶。
感恩,并非止于感叹和回味,更要转化为“奋进”的强大动力。“奋进”意味着不懈的努力、持续的拼搏、勇于的创新和敢于的担当。这是对我们所处伟大时代的积极回应,是对我们肩负历史使命的郑重承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面对新征程上的风险挑战,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更不能止步不前。
“奋进”要求我们:
第一,要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信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第二,要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攻坚克难,在各种重大斗争中经受考验,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第三,要矢志艰苦奋斗。任何成就都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以实干托举梦想。
第四,要勇于改革创新。在新发展阶段,要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感恩是奋进的源泉,奋进是感恩的体现。正是因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和民族的深沉爱意与感恩之情,我们才有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情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追求卓越:一流标准的内涵与实践
“一流标准”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涵盖了思想、行动、业绩等多维度的具体要求。它意味着在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都要以最高水平为标尺,追求卓越,力求最好。
在思想层面,一流标准要求我们具备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能够站得高、看得远,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规律。它要求我们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思想的穿透力、前瞻性和引领性。
在行动层面,一流标准体现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追求极致的工匠态度。无论是产品研发、工程建设,还是公共服务、社会治理,都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更多“从 0 到 1”的原创性突破;在经济发展领域,一流标准要求我们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一流标准则意味着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流标准的实践,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只有始终以一流为目标,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这要求我们:
第一,要对标国际先进。敢于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超越。
第二,要强化质量意识。把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于产品、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要注重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一流的标准往往体现在对微小之处的精雕细琢和严格把控。
第四,要持之以恒改进。一流标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审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追求一流标准,不仅是物质层面的追求,更是精神层面的升华。它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激发了社会各界不断向上向善的力量。
知行合一:将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最终要落实到知行合一,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要求我们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作为干事创业的“定盘星”,把感恩奋进的信念作为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把一流标准的要求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首先,要强化理论武装,学懂弄通做实。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使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真正入脑入心,成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要注重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切实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其次,要激发内生动力,勇于担当作为。将感恩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要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最后,要坚持高点定位,务求实效。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都要自觉对照一流标准,不满足于过得去,不甘心于一般化,力求做到最好。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办法,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激励干部群众以一流标准开展工作,创造一流业绩。
将学习、感恩、奋进、一流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完整体系。学习是基础,提供方向指引;感恩是情感,激发前行动力;奋进是姿态,体现责任担当;一流标准是目标,引领实践走向卓越。
结语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领会其重要指示精神,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真理伟力指引发展方向。同时,要始终保持一颗感恩之心,感恩伟大时代所赋予的机遇,感恩党和人民所提供的平台,感恩奋斗者所创造的辉煌。更要以感恩之情激发奋进之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气神,在各自岗位上追求卓越,以一流标准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固本培元,臻于至善,将深入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将一流标准融入血脉,汇聚起磅礴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