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坐标上,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犹如指路明灯,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发展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始终感恩奋进的姿态,追求一流标准,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强大动力。这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自觉选择。
我们所谈论的“深入学习”,绝非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诵读,而是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系统完备、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从“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到“新发展理念”的战略引领;从“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号召,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担当;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智慧,到“共同富裕”的民生福祉——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无不体现着深邃的战略眼光、真挚的为民情怀和卓越的治国理政智慧。
深入学习,就是要学懂弄通这些精神背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要理解,为何在当前历史阶段提出这样的要求,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例如,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不仅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更是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理解“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从而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需要我们常学常新,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效,不断深化理解和认识。
感恩之心:凝聚前行的不竭动力
“感恩奋进”是连接“学习”与“一流标准”的关键桥梁。首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无不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凝聚着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凝聚着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回望百年党史,从救亡图存到民族独立,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成功应对了国内外一系列风险挑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其中所展现出的制度优势和发展韧性,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这种感恩,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历史的敬畏、对现实的珍视、对未来的憧憬。它体现为对党和国家的坚定拥护,对人民英雄的崇高敬意,对美好生活的由衷珍惜。感恩之心,能够激发我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当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现实中感受温暖,从成就中获得自信,便会油然而生一种投身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真正做到“奋进”。奋进意味着不满足于现状,不懈怠于成绩,而是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它要求我们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回报人民的信任。在各自的岗位上,无论是科研攻关的科学家,还是乡村振兴的基层干部;无论是教书育人的园丁,还是精益求精的产业工人,都应将感恩之情转化为推动工作、实现价值的强大内驱力。奋进,是主动迎接挑战,是敢于啃硬骨头,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成绩面前不自满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实现“一流标准”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
奋进姿态:以一流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
追求“一流标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行各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得去”,更要追求“干得好”,争取“做到最好”。“一流标准”意味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它要求我们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要勇于开辟新赛道,成为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如何理解并践行“一流标准”?
首先,体现在思想观念上,要破除小富即安、墨守成规的思维定势,树立敢于超越、勇于创新的雄心壮志。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
其次,体现在工作实践上,要求我们具备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要注重细节,追求极致。在产品质量上,要力求零缺陷;在服务水平上,要超越客户期望;在技术研发上,要敢于攻克“卡脖子”难题,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跨越。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在教育领域,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就是要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建设高水平的医疗体系。
再次,体现在制度建设上,要不断完善有利于追求一流的体制机制。包括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最能体现一流水平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开放中学习成长,提升国际影响力。
一流标准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需要持续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不为短期利益所迷惑,不为一时困难所动摇。
学习、感恩与奋进的内在统一:实践路径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这三者是紧密相连、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学习是基础,为感恩和奋进提供了思想指引和理论支撑;感恩是动力,激发了我们为实现一流标准而奋斗的激情和责任;奋进是行动,将学习的成果和感恩的力量转化为追求一流标准的具体实践。
实践这一统一体,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构建常态化学习机制。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内容入脑入心、融会贯通。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深入思考,学以致用。
二是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现在、开创未来,将对党和国家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改革创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感恩中激发动力,在奋进中解决问题。要敢于向自身短板弱项开刀,向陈旧观念宣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四是加强能力建设,培养一流人才。一流标准需要一流人才来支撑。要注重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提升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实现一流标准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五是营造积极氛围,汇聚奋进力量。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表彰激励等方式,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先进、追求卓越、感恩奉献的良好风气,让“感恩奋进一流标准”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新时代新征程:肩负使命,开创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催人奋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更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只有以深厚的理论素养指导实践,以真挚的感恩情怀激发斗志,以卓越的一流标准衡量工作,我们才能在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战略主动,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壮丽篇章。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实干争先,以一流标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