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思想的灯塔指引。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犹如璀璨的星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深入学习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自觉行动,不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更是全体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开创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一、深学细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绝非一蹴而就的表面文章,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实践性的重大任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进而“知其何以然”,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首先,要理解其 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强大的真理力量。深入学习,就是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握其蕴含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其 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他的一切指示精神都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是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抑或是文化自信自强、共同富裕的推进,都贯穿着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深切关怀和执着追求。深学细悟,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视角去理解指示精神的深刻意义,并将之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再次,要体会其 时代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深刻洞察历史大势,为我们在变局中开新局、在挑战中育先机提供了战略指引。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到建设强大现代化国家,这些指示精神是引领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深学细悟,就是要以历史的眼光、全球的视野去审视这些指示精神,增强危机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
最后,要落实其 实践性。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深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纸面文章,而要将指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具体的思路、措施和成效。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制约发展的瓶颈、影响民生的难题,从指示精神中寻找破解之道,以实际行动检验学习成效。
二、始终感恩奋进:涵养新时代奋斗者的精神底色
“感恩奋进”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标识。它要求我们在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中汲取力量,在展望未来、担当使命中砥砺前行。
感恩,是品格,更是力量之源。 我们感恩党的英明领导,带领全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结果。我们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们感恩祖国的繁荣稳定,为我们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安宁环境。这种感恩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珍视,它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充满奋斗的激情。
奋进,是行动,更是使命担当。 感恩之心绝不能止步于内心,更要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奋进。新时代的奋进,意味着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停滞,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勇于攻坚克难,敢于开拓创新。这要求我们:
第一,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勇挑重担、敢于负责。
第二,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 民族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持之以恒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三,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必须自立自强。我们要在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以创新驱动发展。
第四,要有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干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感恩是奋进的源泉,奋进是感恩的最好回馈。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激发不竭的奋进动力;只有持续奋进,才能让感恩之心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追求一流标准:锚定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位
“一流标准”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贯穿于思想、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它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指引着个人和组织在新征程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
追求一流,首先要有一流的思维格局。 这意味着我们要打破路径依赖和惯性思维,以战略眼光和全球视野审视问题。要敢于跳出舒适区,敢于自我革命,在思想上先行一步,才能在行动上快人一拍。要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协同推进,避免局部最优而整体失衡。
追求一流,其次要有一流的工作质量。“一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执行、每一项成果之中。它要求我们:
-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无论是从事科研攻关还是基础服务,都要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力求产品、服务、管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 敢为人先的创新能力。 在科技前沿、产业升级、模式创新等方面,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争取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独特优势。
- 结果导向的效率意识。 一流的标准不仅看过程,更看结果。要注重效率和效益的统一,以最优质的资源投入产出最好的成果。
- 持续改进的优化机制。 一流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动态发展的。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持续优化升级。
追求一流,更要有一流的作风保障。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队伍。一流的作风体现在:
- 过硬的政治素质。 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听党指挥,这是实现一流目标的根本政治保证。
- 强烈的担当精神。 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回避,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以铁的肩膀扛起重任。
- 务实的工作态度。 戒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不做表面文章。
- 清正廉洁的操守。 严守党纪国法,坚守道德底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树立良好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一流标准是鞭策,是目标,更是前进的动力。只有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身、指导实践,我们才能在各自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共同推动国家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四、知行合一:将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并以一流标准要求自己,最终都要落脚到“知行合一”上。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上的自觉。只有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
要将指示精神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全过程。 这不是简单的应景之举,而是要成为我们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一部分。在制定政策、部署任务时,要自觉对标对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时,要从指示精神中寻找方法论和路径;在为人处世、修身立德时,要以指示精神校准言行、提升境界。
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 在将指示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将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务实举措。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重要论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要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深入学习、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要加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宣讲教育,确保学习全覆盖、无死角。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要注重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在深入学习、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方面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结语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以一流标准开创美好未来,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既是对我们政治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我们能力水平的检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真学真信真用的实际行动,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铸就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