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掌舵领航,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而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而始终心怀感恩、矢志奋进,努力追求并达到一流标准,不仅是政治责任,更是时代使命,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种深刻的觉悟、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自觉的行动。它要求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理论高度和实践维度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将其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以一流的标准去衡量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学习是行动的先导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首先强调的是“深入”。这并非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要全面系统地学、及时跟进地学、联系实际地学,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到党的建设,形成了一个科学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我们必须把握“两个结合”的精髓,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使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饱含深厚的民族底蕴。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这五大发展理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又如,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内在统一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总书记强调要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重要指示,既是理论创新,也是实践指南,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学习,还意味着要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会议上,更要深入到实践中去,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思,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效。只有真正理解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清醒头脑,在关键时刻作出正确判断,在推动发展中找准着力点。
感恩奋进的时代召唤:从精神谱系到实践伟力
“感恩”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和平安定、繁荣富足,所拥有的一切发展机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不懈探索,更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引领。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饱受欺凌到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汗水,饱含着一代代建设者的辛勤付出,也得益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心怀感恩,绝非仅仅停留在口头,而是要转化为“奋进”的实际行动。这份感恩,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敬畏之心;是珍惜当下、把握机遇的责任之心;更是面向未来、开创伟业的雄心壮志。奋进,意味着不满足于现状,不畏惧困难挑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正是需要我们感恩奋进、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
“奋进”不仅仅是口号,更是需要具体化、实践化的。它体现在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的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迎难而上、开拓创新;体现在对国家民族发展大局的积极贡献。无论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前沿的攻坚克难,还是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默默奉献,无论是工人师傅在生产线上的精益求精,还是解放军指战员在保家卫国中的忠诚担当,无一不是感恩奋进精神的生动体现。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新时代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谱系。
追求一流标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流标准”是目标,更是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标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追求一流标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它意味着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得去”,而要追求“过得硬”;不能止步于“差不多”,而要力求“最优秀”。
何谓“一流”?它涵盖了多个维度。在科技领域,一流标准体现在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在经济领域,体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在社会治理领域,体现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持续增强;在党的建设领域,体现在党的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升,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追求一流标准,需要我们具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要敢于向先进看齐,勇于挑战自我,善于学习借鉴,更要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创新发展之路。这要求我们打破思维定式,克服路径依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同时,要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努力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大不大”到“强不强”的转变。
实现一流标准,还意味着要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导各行各业都以高标准、严要求来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为追求一流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融会贯通,知行合一:构建学习、感恩、奋进的闭环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这三者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螺旋上升、持续进化的闭环。
首先,深入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深入学习,我们才能深刻理解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高度、理论深度和实践力度,才能获得思想上的指引和精神上的滋养。这种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是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的坚定。
其次,感恩奋进是内在动力。对党和国家的伟大成就怀有感恩之心,对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充满责任之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抱有赤子之志,这些情感会转化为推动我们积极行动、不懈奋斗的强大内生动力。正是这份动力,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迎难而上,在取得成就时戒骄戒躁,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
最后,一流标准是目标和结果。以一流标准要求自己,是学习成果和感恩奋进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促使我们在各项工作中对标先进、超越自我,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感恩奋进的强大力量转化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和丰硕成果。而这些成果的取得,反过来又会深化我们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解,增强我们的感恩之情,激励我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奋进中去。
因此,我们要自觉将这一闭环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学习常态化、感恩具体化、奋进持续化、标准一流化。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学习的表率、感恩的典范、奋进的先锋、一流的追求者。要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中,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检验学习成果,以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来回报党和国家的信任与培养。
结语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考卷催人奋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心怀感恩、矢志奋进,并以一流标准追求卓越,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必须答好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奉献,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辉煌业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