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勇担当 奋发有为促发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8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中国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一宏伟征程,无疑对全社会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立足长远,擘画蓝图,更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在此背景下,“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促发展”这句深刻凝练的话语,不仅是时代对每一个组织、每一位个体提出的殷切期望,更是指引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思想和实践路径。它像一面旗帜,召唤着所有志在创新、勇于突破、渴望进步的人们,共同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行的磅礴力量。

序章:时代呼唤的磅礴力量

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等多种挑战。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再满足于量的扩张,而要追求质的提升;不能再停留在口号式的规划,而要注重行动的落地;不能再回避深层次的矛盾,而要勇于担当解决问题。

“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促发展”恰如其分地回应了这一时代命题。它深刻揭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价值追求。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模式、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论,以及一种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理解和践行这十二个字,对于我们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开创未来,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真抓实干:务实求真,根基所在

“真抓实干”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其核心要义在于一个“真”字和一个“实”字。“真”意味着态度端正、心无旁骛、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玩花架子;“实”则强调脚踏实地、注重实效、力戒空谈,将蓝图变为现实,将口号化为行动。在实际工作中,真抓实干体现在:

第一,深入调研,掌握实情。任何决策和行动,都必须建立在对客观实际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决策,往往导致资源浪费甚至适得其反。真抓实干要求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通过走访、座谈、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发现真实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方向更明确,措施更精准。

第二,直面问题,解决症结。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推动发展的突破口。真抓实干者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而是敢于揭短亮丑,正视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他们会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根源,以创新的思维寻找解决方案,并以坚决的行动将解决方案付诸实施。从细微处入手,从关键点突破,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一项工作落实,最终汇聚成推动整体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务求实效,注重结果。评价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是看其是否解决了实际问题,是否带来了实际进步。真抓实干反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追求看得见、摸得着、惠及群众的实际成果。这要求我们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有远大理想,更要有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和时间表;在推进过程中,要定期评估、及时纠偏,确保每一步都朝着既定目标稳健迈进。最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真抓实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检验。

勇担当:责任如山,使命在肩

“勇担当”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精神脊梁。它体现了一种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牺牲的崇高品格。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唯有勇于担当,才能在挑战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责任面前不推诿。

第一,主动担责,不避重就轻。责任意识是担当的前提。勇于担当者,会把责任放在心上,不仅完成分内之事,更会主动承担起组织和集体赋予的重任,甚至是超出自身职责范围、但对大局有益的工作。他们不找借口、不推诿扯皮,而是以“我来做”的积极态度,迎接各种挑战。当出现问题时,他们首先反思自身,而不是将责任转嫁他人。

第二,敢于决策,善于拍板。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机遇稍纵即逝,挑战接踵而至。勇担当者需要在关键时刻果断决策,而不是优柔寡断、贻误战机。这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度的政治智慧。当然,敢于决策并非盲目冒进,而是基于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的果断。一旦决策作出,便会坚定不移地推动执行,并对结果负责。

第三,攻坚克难,破解难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往往是深层次、系统性的顽瘴痼疾,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些难题,需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勇担当者不畏惧触及利益藩篱,不害怕面对复杂局面,而是以刀刃向内的决心和韧性,去啃最硬的骨头,去蹚最深的险滩。他们是改革的推动者,是创新的实践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第四,敢于作为,也容许试错。真正的担当精神,还包括为下属的合理创新提供支持,为大胆探索提供“容错”空间。在鼓励改革创新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那些出于公心、敢于作为、但因客观原因出现失误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不仅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也能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动力之源

“奋发有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它体现了一种积极向上、锐意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状态,是创新创造的源泉,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第一,保持学习热情,提升自身本领。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奋发有为者,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求,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他们不仅是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更是跨领域的学习者和实践者。通过持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二,勇于开拓创新,敢于突破常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奋发有为者,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敢于打破惯性思维,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他们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设想,并勇于将设想付诸实践,即便是面对失败,也能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出发。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科技研发和产业升级上,也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完善、社会治理的创新等各个方面。

第三,激扬创业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奋发有为不仅仅是被动地完成任务,更是主动地发现机会、创造价值。他们具有强烈的内驱力,对工作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会主动找事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集体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这种创业精神,能够激发团队的活力,提升组织的效率,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

第四,弘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既有外部的压力,也有内部的惰性。奋发有为者,敢于正视困难,敢于同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他们不畏强权,不惧挑战,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克服一切障碍,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这种斗争精神,是我们在复杂多变环境中保持战略定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保障。

促发展:目标所向,价值彰显

“促发展”是“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的最终归宿和价值体现。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的发展。这意味着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透支未来为代价,不能以贫富差距扩大为代价。高质量发展强调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追求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正是实现这一发展模式的内在要求。

第二,增进民生福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就是要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等民生难题。通过务实的行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指标的增长,更是社会整体的文明进步与和谐稳定。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意味着在社会治理中,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文化建设中,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民素质,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全方位努力,不断夯实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石。

第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共识。促发展,绝不能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要求我们在发展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实践路径:如何将理念转化为行动

将“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促发展”从理念变为现实,需要系统性的谋划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第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思想上统一了,行动上才能坚定有力。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的极端重要性,将其作为检验党性修养和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尺。

第二,健全机制制度,提供坚实保障。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表现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机制,让干得好的有舞台,干得差的受惩戒。同时,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旗帜鲜明地保护那些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

第三,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专业素养。要针对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其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岗位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干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本领。

第四,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谋划工作时,既要树立长远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又要立足当前,聚焦突出问题。要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明确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通过定期调度、督导检查、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第五,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大力宣传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激励人。要形成鼓励创新、支持改革、宽容失误的良好社会风气,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主流,让混日子、不作为、慢作为无处遁形。

第六,强化监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要加强对干部履职尽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问责。通过纪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形成强大震慑,督促干部把心思放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

结语:新征程上再谱新篇

“真抓实干勇担当,奋发有为促发展”不仅是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共同期盼。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要心无旁骛做实业,勇于创新求突破,为社会创造价值;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意味着要潜心钻研,敢于挑战科学高峰,攻克“卡脖子”技术;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意味着要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十二个字,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奋楫争先,勇毅前行。让我们共同汇聚起真抓实干的决心、勇于担当的勇气、奋发有为的干劲,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