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航向何方、动力何来、目标何在,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深刻命题。而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正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时代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是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源泉;矢志追求一流标准,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三者互为表里,共同构筑起我们砥砺前行的思想坐标与行动指南。
深刻领会重要指示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这一思想在具体领域、特定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和生动阐发,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深入学习其精神,绝非空泛之谈,更非一蹴而就。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系统掌握其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这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刻改造,是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全面提升。我们要深刻理解其蕴含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务实思想作风和勇于创新精神,将其作为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定海神针”和“思想灯塔”。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实践。因此,深刻领会重要指示精神,更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思,推动工作做”。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举措,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转化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强大动力。无论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还是推进共同富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亦或是全面从严治党,我们都能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找到方向、汲取智慧、获得力量。这既是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最忠诚的践行,也是对其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最深刻的诠释。
弘扬感恩之心,凝聚奋进力量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砥砺奋进的精神底色。身处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有太多值得感恩的事物。
首先,感恩伟大的党。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成功应对了各种风险挑战,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份感恩,是发自肺腑的,也是矢志不渝的。
其次,感恩伟大的时代。我们生逢一个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和谐,为我们每个人都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们享受着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也肩负着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历史使命。这份感恩,是对和平环境的珍视,是对发展机遇的把握,更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感恩并非消极的享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前的一切,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感恩之心,能够激发我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凝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它让我们懂得责任,勇于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正是因为心怀感恩,我们才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懈怠,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感恩,是激发奋进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
矢志一流标准,书写时代新篇
“一流标准”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对卓越品质、领先水平、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严苛要求。在新时代,无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都必须以“一流标准”为导向,方能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追求一流标准,意味着我们要敢于同国际最高水平对标对表,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在科技创新领域,就是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在产业发展方面,就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在民生福祉领域,就是要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健全的医疗保障、更完善的养老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在文化建设方面,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如何才能达到一流标准?
首先,需要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力求在每个细节上做到完美。
其次,要勇于改革创新。不满足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打破惯性思维,探索新的方法和路径,以创新驱动发展。
第三,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开放胸襟。站在全球的高度审视自身,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交流互鉴中提升自我。
第四,要涵养担当精神和斗争本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直面问题,迎难而上,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一个个难关。
最后,要注重团队协作和系统集成。一流标准的实现,往往是集体智慧和协同作战的成果,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矢志一流标准,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人自我实现的途径。将一流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凡的业绩,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篇。
理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的深刻诠释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心怀感恩奋进之情,矢志追求一流标准,这三者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对“知行合一”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最深刻、最生动的诠释。
“知”是基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灯塔。只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才能明辨是非、把握方向,避免盲目和偏颇。这是我们一切行动的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引。
“感恩”是情感纽带,是“知”向“行”转化的强大内生动力。正是因为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深怀感恩,我们才能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坚定的信念,转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出不竭的奋斗热情和奉献精神。感恩之心,让我们的行动更有温度,更有韧性。
“一流标准”是目标,是“行”的具体体现和衡量标准。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在感恩之情的激励下,我们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平庸,而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卓越,力求在各项工作中达到最佳效果。这是一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成果,也是一流精神状态的直接体现。
因此,深入学习、始终感恩、矢志一流,三者共同构筑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全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它们引导我们把理论武装转化为坚定信仰,把感恩情怀转化为报国行动,把一流标准转化为务实作风,最终实现思想上的高度统一和行动上的高度自觉。这不仅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结语
展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已清晰可见。但前行之路并非坦途,仍需我们不懈奋斗。让我们以更深邃的理论自觉,更饱满的感恩情怀,更昂扬的奋进姿态,和更严苛的一流标准,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是一场思想的洗礼,更是一场实践的远征。让我们高擎思想旗帜,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各自的岗位上忠诚履职、奋勇争先。惟其如此,我们方能不负时代重托,不负人民期望,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共同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