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如何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持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

5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正迈向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征程。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治理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向往,如何提升政府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其中,“三服务”工作——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作职能,更是我们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回应时代呼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的姿态,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三服务”的时代内涵与当前挑战

“三服务”作为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工作理念和实践路径,其核心在于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致力于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回应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赋能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具体而言:

  • 服务企业 :意味着要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审批指导、要素保障等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 服务群众 :意味着要关注民生福祉,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领域,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让群众感受到便捷、温暖和公平。
  • 服务基层 :意味着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基层解决人财物瓶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激活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当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三服务”工作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对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再者,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因此,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来破除这些桎梏,成为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关键所在。

新担当:责任意识的深化与拓展

“新担当”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首要前提,它要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具备更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这不仅仅是履行本职工作,更是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主动承担起推动发展、服务人民的重任。

首先,要树立“有解思维”和“主动担当”的意识。面对企业和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能止步于“按章办事”,更不能以“没先例”、“不归我管”为由推诿塞责。要积极思考解决之道,敢于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法。例如,在审批流程中遇到复杂情况时,不是简单地拒绝,而是主动协调多部门会商,寻求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和群众提供“绿色通道”。这种担当,体现的是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对事业的忠诚。

其次,要具备“越位思考”和“补位行动”的担当。真正的担当,不仅仅是做好分内之事,更是要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谋划、防患于未然。在服务企业时,不仅要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更要帮助企业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提供前瞻性政策指导。在服务群众时,要主动发现群众潜在的需求,将服务关口前移,变被动“审批”为主动“服务”。这种“补位”意识,要求干部队伍具备大局观和系统思维,能够将个人职责融入到整体工作之中,形成合力。

再次,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一些“三服务”工作可能周期长、见效慢,需要久久为功。新担当要求我们摒弃短期行为和政绩冲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例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能需要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和制度完善才能见成效,但只要是对长远发展有利,对人民福祉有利,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这种担当,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和毅力。

新作为:创新实践的驱动与成果

“新作为”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将“新担当”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看得见的成效。这需要我们敢于创新、善于作为,以改革的精神推动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方面,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要持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广“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这包括进一步整合政务服务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全天候服务的政务服务体系。例如,通过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将各项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入口,并通过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让群众和企业享受“数据跑腿、群众少跑腿”的便利。同时,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要善用科技赋能,实现智慧服务。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三服务”插上了翅膀。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这些技术,提升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可以建立企业和群众需求大数据平台,精准分析需求,主动推送个性化服务信息;利用 AI 技术提供智能咨询服务,24 小时在线解答疑问;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数据安全性和可信度,简化证明材料;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实时监测和反馈。智慧服务的核心在于让技术成为服务者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提前感知需求、精准响应需求,从而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满意度。

再者,要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和成果导向。新作为要求我们打破惯性思维,探索符合实际、切合需求的新方法。例如,可以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企业、社区、村居,与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开展“模拟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举措,提高审批效率;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最终的衡量标准是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是企业是否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是群众是否因此享受到了更优质的生活,是基层是否因此获得了更强的治理能力。

新气象:文化氛围的塑成与活力

“新气象”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文化保障,它要求我们营造一种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不仅能激发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更能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首先,要营造“服务为荣、奉献为乐”的价值导向。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认识到“三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光荣使命。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榜样精神,激励广大干部在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可以定期评选“服务之星”、“最美公仆”,用身边的榜样带动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当服务成为一种自觉的荣誉感,工作的热情和动力自然会油然而生。

其次,要构建“包容创新、容错纠错”的制度环境。新气象鼓励干部敢于创新、大胆尝试,而创新必然伴随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只要是出于公心、不谋私利,因改革创新而出现的失误,应予以宽容和理解,并帮助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完善提升。这种制度保障,能够有效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让大家敢想、敢干、敢突破。

再者,要形成“协同联动、开放共享”的工作格局。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绝不是某个部门或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政企社之间形成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要打破部门壁垒,推动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业务协同,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例如,在处理企业复杂诉求时,需要市场监管、税务、环保、规划等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在解决群众跨区域办事难题时,需要各地政府之间实现数据互通、流程互认。这种开放共享的协作文化,能够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提升“三服务”的整体效能。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三服务”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持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具体路径

为了将“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落到实处,持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我们还需要一系列具体的保障措施和路径:

  1. 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三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到底。
  2. 加强队伍建设和能力培养 :持续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其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针对“三服务”的具体要求,加强专业化、精细化培训,包括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沟通技巧、危机处理等。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优秀干部投身“三服务”一线,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价和使用。
  3. 完善制度保障和评估体系 :将“三服务”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定期评估机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优化工作策略。
  4. 深化科技赋能和数据驱动 :持续投入政务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服务事项的“集成办、掌上办、智能办”。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共享,以数据赋能决策优化和服务创新。
  5. 创新服务模式和拓展服务渠道 :积极探索“互联网 + 政务服务”、“社区服务中心”、“流动服务站”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和群众身边。鼓励“跨省通办”、“全市通办”等服务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提升服务便捷性。

结语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发展更要展现新气象。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持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更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自觉;不仅要有敢于创新的魄力,更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当每一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投入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工作中去,当每一次服务都能够让企业感受到便利、让群众感受到温暖、让基层充满活力,那么我们就能真正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信任和大力支持。这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党和政府矢志不渝的庄严承诺。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实际行动书写“三服务”工作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新的力量!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