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征程: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以感恩奋进铸就一流标准

2次阅读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身处这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犹如璀璨的灯塔,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强大动力,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必然要求。

深刻领会核心要义,筑牢思想根基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绝非一蹴而就的表面文章,而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实践性的重大任务。这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首先必须原原本本、全面系统地学习。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其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涵盖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刻阐明了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构想,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襟和担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指示,则为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应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提供了坚强保障。这些指示精神,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穿透力,更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

其次,要融会贯通、联系实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条文,而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把握,避免碎片化、孤立化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工作和实际情况,深入思考如何将理论指导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钥匙。无论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还是深化改革开放;无论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实现共同富裕,都必须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只有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筑牢思想根基,校准前进方向,确保各项事业沿着正确轨道行稳致远。

感恩奋进的时代召唤:在发展中汲取力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望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以及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牺牲奉献。面对这一切,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抱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颂扬,而是一种深沉的情感自觉,更是转化为强大行动力的源泉。我们感恩党和国家为人民创造的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感恩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深厚滋养,感恩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正是这种感恩,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一切,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感恩,亦是奋进的起点。在国家由大向强迈进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艰巨繁重,我们更需要把感恩之心转化为奋进之志、务实之举。这种奋进,体现在对自身岗位的坚守与担当。无论身处哪个行业、哪个岗位,我们都应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工作中去。

奋进,还体现在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锐气。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不能退缩,不能懈怠,而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激发创新活力,打破思维定势,在科学技术、制度建设、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不断探索新模式、新路径。这种感恩奋进的精神,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我们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强大驱动力。

以一流标准自我要求,争创卓越业绩

一流标准,是新时代对我们的更高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意味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更意味着永不满足、持续超越。无论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还是在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我们都必须树立一流意识,用一流标准来衡量工作,用一流业绩来检验成效。

树立一流标准,首先要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要敢于向国际最先进水平看齐,甚至超越。在科学研究领域,就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勇闯“无人区”,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产业发展方面,就是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一流品牌。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就是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其次,一流标准体现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质量的严格把控。细节决定成败,质量是生命线。无论是产品生产、工程建设,还是服务提供、行政审批,都必须坚持最高标准,追求零缺陷,精益求精。这要求我们具备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做到最好。例如,在教育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医疗卫生领域,则意味着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最后,一流标准更是一种持续改进、不断超越的动态过程。一流不是静态的终点,而是持续奋斗、不断攀登的旅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自我超越的魄力,及时发现不足,勇于承认差距,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变化。通过持续的创新、优化和升级,确保我们的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卓越力量。

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将精神指引转化为生动实践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以一流标准自我要求,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理论学习是前提,感恩奋进是动力,一流标准是目标。而将这三者融会贯通,并最终落实到知行合一的生动实践中,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

知行合一,意味着理论联系实际,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举措。例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不仅要学习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更要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将理论指导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真正让农民群众受益。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让祖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知行合一,还意味着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不仅要做学习的表率,更要做实践的模范。要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人民呼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知行合一,更要求我们具备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在推动各项工作时,要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当前看长远,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改善等多方面要求。要善于从全局高度谋划和推进工作,形成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通过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转化为我们日常工作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使之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实践指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的思想之基;始终怀揣感恩之心,激发奋进之志,是我们的动力之源;追求一流标准,勇攀高峰,是我们的行动方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卓越的业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共同谱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