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23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数老一辈革命家、建设者和改革者们,以他们的青春、热血和智慧,为党和国家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新时代,如何用心用情、精准高效地服务好这些老干部,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继续发挥余热,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这正是“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这一核心理念的深刻体现。

老干部工作:国家大计,民心所向

老干部工作绝非简单的福利供给,它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老同志的深切关怀,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更关系到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从政治层面看,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资源,他们亲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良的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活教材。做好老干部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社会层面看,老干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他们阅历丰富、德高望重,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是个人幸福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基石。从传承层面看,老干部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是激励后辈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做好老干部工作,是国家大计,是民心所向,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深刻理解“四个精准服务”的核心内涵

“四个精准服务”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方向指引和重要抓手,它要求我们摒弃大而化之、一刀切的传统模式,转变为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理念。这“四个精准”通常涵盖:思想政治精准服务、生活保障精准服务、发挥作用精准服务、精神文化精准服务。

思想政治精准服务: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老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永远是党的一员。思想政治精准服务,就是要确保他们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常新、行动上自觉。这不仅仅是提供理论学习材料,更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学习形式。例如,针对老干部行动不便的特点,可以开展“送学上门”活动,组织线上学习交流平台,利用新媒体推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解读。同时,要定期组织情况通报会,让老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更深层次的精准,体现在对老干部政治诉求和思想动态的敏锐把握。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开展座谈交流、设立意见信箱等方式,及时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并积极引导,帮助他们辨明是非,坚定理想信念。特别是在重大历史节点和敏感时期,要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发挥老干部的表率作用,确保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继续为党的事业传递正能量,贡献智慧和力量。这种精准服务旨在激活老干部的“红色基因”,让他们在新时代继续焕发政治青春,成为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的“常青树”。

生活保障精准服务:医有所保,老有所养

生活保障是老干部安享晚年的基础。精准的生活保障服务,就是要细致入微地解决老干部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这包括建立健全医疗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就诊、住院,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针对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和咨询。对于患有特殊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要积极协调相关资源,提供上门护理、康复指导等服务,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和家庭压力。

除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精准的生活保障还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对独居、高龄老干部,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定期电话问候、上门探视,关注他们的居家安全和心理健康。在必要时,协助解决购物、出行、维修等生活琐事。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干部,要及时纳入帮扶范围,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精准的要义在于,要根据每位老干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而不是简单的“撒胡椒面”。要坚持“一人一策”,用真情实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他们老有所养、医有所保、住有所居,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发挥作用精准服务:老有所为,余热生辉

老干部退居二线或离休后,仍然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他们渴望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发挥作用精准服务,就是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老干部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在不同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这可以是通过设立“老干部工作室”、“银发人才库”,邀请他们担任党风廉政监督员、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特约评论员、社会调解员等。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青少年教育、传统文化传承、政策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

精准的关键在于,要充分尊重老干部的个人意愿和身体状况,避免“摊派式”的任务。要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健康水平,量身定制发挥作用的平台和岗位,让他们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老有所为”。例如,对于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老干部,可以聘请为技术顾问;对于理论功底深厚的老干部,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对于善于群众工作的老干部,可以引导其参与基层矛盾化解。通过这些举措,不仅能让老干部重拾价值感和成就感,也能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老干部自身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精神文化精准服务:老有所乐,丰富晚年

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精准服务,旨在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晚年生活的幸福指数。这包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书法绘画班、合唱团、舞蹈队、摄影小组、棋牌比赛等,满足他们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建设或改造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阵地,提供舒适便捷的活动场所和学习资源。

精准服务还体现在对老干部精神需求的细致考量。例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少老干部面临“数字鸿沟”的挑战,可以组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使用培训班,帮助他们融入数字生活。关注老干部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缓解退休后可能出现的孤独感、失落感。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养生交流,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此外,还可以组织红色旅游、参观学习等活动,让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重温党的历史,感受祖国发展变化。通过这些精准、个性化的精神文化服务,让老干部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色彩,真正做到老有所乐,心境常青。

如何“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用心用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灵魂,它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带着真挚的情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去关怀服务老干部。

首先, 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理念,将关爱老干部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责任来落实。

其次,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制度保障 。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老干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完善各项服务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第三,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充满爱心的老干部工作者队伍。加强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服务技能和沟通能力。同时,要注重选拔年轻干部充实到老干部工作岗位,注入新的活力,确保老干部工作薪火相传。

第四, 运用科技赋能,创新服务方式 。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老干部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服务精准化、便捷化、智能化。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状况,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学习、娱乐、交流服务,通过 APP 实现服务预约和需求反馈。

第五, 坚持个性化、精细化,突出人文关怀 。要深入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具体需求和困难,变“普惠式”服务为“定制式”服务。定期开展入户走访,与老干部面对面交流,建立详细的服务档案,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施策。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用真诚的笑容、温暖的话语、贴心的举动,让老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

第六, 构建社会合力,营造尊老爱老氛围 。老干部工作不仅是政府和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老干部服务中来,形成多方协作、资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尚,让老干部在全社会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结语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制度化的保障、专业化的队伍,更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意。唯有如此,才能让老干部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安享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不仅是对他们历史贡献的最好回报,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让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具体举措,不断推动新时代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时代新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