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与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宏大背景下,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是各项事业的奠基人。他们的奉献为今日的辉煌铸就了坚实基石。因此,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他们历史功绩的尊重与肯定,更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背景下,老干部工作面临着需求多元化、服务精细化的新挑战,这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从而真正做到让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安享幸福晚年。
“四个精准服务”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核心抓手,它强调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我们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精神上关爱、作用上发挥,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老干部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从“普惠式”到“精准化”的转变。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于这“四个精准”之中的灵魂,它要求我们的工作者带着真诚、带着温度去理解、去服务,以情动人、以心暖人。
政治关怀精准到位:思想引领与精神滋养
政治关怀是老干部工作的首要内容,它旨在确保老干部们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精神上得到充分滋养。对于曾经长期投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老干部而言,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底色,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活跃,是他们晚年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做到政治关怀精准到位,首先,需要建立常态化的学习机制。通过组织专题学习会、形势报告会、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战略以及最新的理论成果。可以定期为老干部订阅党报党刊,利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小组等平台,引导他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应创新学习载体,如开发线上学习平台、制作音频视频党课等,满足不同老干部的学习习惯和身体条件。
其次,要注重思想引导与精神激励。通过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光荣感。邀请他们讲述亲身经历,分享革命故事和奋斗经验,让他们的光荣历史成为激励后辈的精神财富。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从而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精准的政治关怀,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他们信仰的守护和精神的滋养,让他们在晚年依然能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自豪与责任。
生活保障精准细致:解忧暖心与健康护航
生活保障是老干部工作的基础,也是最直接、最能体现“用心用情”的环节。老干部随着年龄增长,在衣食住行、医疗健康等方面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精准细致的生活保障,就是要急老干部之所急,想老干部之所想,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在医疗健康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健康管理体系。这包括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对于患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可以探索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提供上门送医送药服务,或者协助联系远程医疗服务。鼓励社区医院与老干部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健康关怀延伸到家中。同时,要关注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健康讲座,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日常生活方面,要细致入微地提供便利服务。对于独居、高龄、空巢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干部,要建立重点关注对象清单,安排专人定期上门探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可以协助他们办理水电费缴纳、手机支付等日常事务,解决他们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对于房屋维修、家政服务等需求,可以协调资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此外,要确保离退休待遇的及时足额发放,耐心细致地解答政策咨询,让老干部们无后顾之忧。精准细致的生活保障,体现的是党和政府对老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精神文化精准丰富: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提升他们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精神文化服务要精准丰富,就是要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
首先,要积极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平台。可以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阵地,开设书法、绘画、歌舞、摄影、棋牌等各类兴趣班和文体活动小组。定期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健康讲座等,满足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鼓励和支持老干部自发组织社团活动,如太极拳队、合唱团、朗诵社等,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集体归属感。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也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拓展社交圈,有效缓解孤独感。
其次,要引导和支持老干部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许多老干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具有丰富的经验、知识和智慧。可以搭建平台,鼓励他们根据自身特长和意愿,参与到力所能及的社会事务中。例如,担任社区监督员、义务讲解员、青年学生的校外辅导员,或参与环境保护、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这种“老有所为”的模式,不仅能够让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得到有效传承,为社会继续贡献力量,更能让他们找到新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真正实现人生的第二个春天。精准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是关注老干部内心世界的体现,让他们在精神层面得到充实与满足。
作用发挥精准有效:智慧传承与经验分享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拥有丰富的政治智慧、管理经验和人生阅历。激发他们的正能量,引导他们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是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目标。作用发挥要精准有效,就是要根据老干部的专业特长、身体条件和个人意愿,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实现人尽其才。
要深入挖掘老干部的专业特长和优势。通过建立老干部人才信息库,详细记录他们的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兴趣爱好和发挥作用的意愿,为精准匹配提供依据。可以邀请他们担任党校、行政学院的兼职教授,为年轻干部传授经验;或组建专家咨询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邀请他们讲述亲历的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故事,发挥好“传帮带”作用,用亲身经历感染和教育年轻一代。
同时,要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这包括提供合适的场所、必要的经费以及安全保障等。尊重他们的选择,不搞强迫命令,让老干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以自愿、量力、适度为原则,贡献自己的光和热。通过发挥老干部在弘扬优良传统、加强党性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不仅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也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增添新的活力。精准有效的作用发挥,是对老干部智慧的尊重和对他们贡献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价值。
用心用情:温度与深度并存的服务理念
“四个精准服务”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具体路径,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和核心要求。它强调的是在执行各项政策和服务措施时,必须带着真诚、带着温度,才能真正触及老干部的内心,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
“用心”体现在工作的细致、周到和专业。这意味着我们的老干部工作者不仅要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更要善于观察、主动发现老干部的需求。例如,在慰问探访时,不仅仅是送上慰问品,更要坐下来与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期盼。在办理事务时,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简化流程、优化服务,避免繁琐程序给他们带来不便。用心去做,才能把工作做深做实,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用情”则强调服务的温度和人性化。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感情工程,没有真挚的感情投入,再好的政策也可能大打折扣。这意味着工作人员要对老干部怀有深厚的敬重之情和关爱之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长辈亲人。在交流中,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在服务中,多一份微笑、多一份问候、多一份陪伴。比如,在组织活动时,考虑到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和兴趣差异,提供个性化选项;在面对他们的情绪波动时,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这种带着温度的服务,才能真正温暖老干部的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
用心用情,不仅是服务态度的问题,更是价值观的体现。它要求老干部工作队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更要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通过持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四个精准服务”在“用心用情”的滋养下,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持续创新与精细化管理:老干部工作的未来展望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老干部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方式,加强精细化管理。随着“40 后”、“50 后”甚至“60 后”陆续进入退休行列,老干部群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他们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技术在老干部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探索“互联网 + 老干部服务”模式,建立智慧老干部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了解老干部的群体特点、服务需求和活动偏好,实现服务的个性化定制和精准推送。例如,开发专属 APP,提供在线学习、健康咨询、活动报名、政策查询等一站式服务,解决部分老干部在数字时代的便利化需求。
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联动和社会协同。老干部工作并非一个部门的“独角戏”,需要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家庭的共同参与。建立健全多方协同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服务网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干部服务,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模式,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定期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光荣的任务。它不仅是对老干部贡献的最高敬意,也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重要体现。通过持续深化政治关怀、细致生活保障、丰富精神文化、有效作用发挥,并始终秉持“用心用情”的服务理念,我们定能绘就老干部幸福的底色,让他们在晚年生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