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致敬奉献——深度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19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老干部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光辉历史,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因此,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他们历史功绩的肯定和尊重,更是体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凝心聚力、继往开来的战略要求。新时代赋予了老干部工作新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强调要以“四个精准服务”为核心,并始终贯穿“用心用情”的主线,确保老干部们政治上常青、生活上安康、精神上富足、作用上常新,真正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政治上精准关怀,让他们思想常青,信念弥坚

老干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始终是党的中坚力量。他们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贞不渝。因此,对老干部的政治关怀,首先要做到精准。这不仅仅是定期通报政策文件,更重要的是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信任。

具体而言,政治上的精准关怀体现在:一是 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宣讲的精准性 。根据老干部的特点,创新学习方式,比如组织送学上门、线上学习、专题座谈等,确保他们及时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形势,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觉悟。二是 保障政治待遇落实的精准性 。严格落实老干部的各项政治待遇,如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听取报告等,确保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在重大活动中,优先考虑邀请老干部参加,让他们感受到党对他们的尊重和重视。三是 搭建发挥作用平台的精准性。鼓励老干部结合自身经验和特长,在建言献策、党风廉政建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余热。通过专题调研、咨询座谈等形式,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让他们的宝贵经验和智慧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政治上的精准关怀,目的在于让老干部在思想上不掉队,信念上不动摇,精神上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真正实现“政治常青”。

生活上精准保障,让他们安享晚年,无忧无虑

随着年龄增长,老干部在生活上会面临诸多挑战,如身体机能下降、家庭结构变化等。生活上的精准保障,就是要针对这些特点和需求,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确保他们衣食无忧、医疗便捷、居所舒适。

在实践中,生活上的精准保障主要包括:一是 医疗健康服务的精准化 。建立健全老干部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针对高龄、体弱、失能、患病老干部,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家医疗服务、远程医疗会诊等模式,开辟就医绿色通道,最大程度方便他们看病就医。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二是 日常照护和困难帮扶的精准化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干部,提供上门护理、家政服务等。对遭遇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如家庭变故、重大疾病等,及时开展走访慰问,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帮扶,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三是 居住环境和设施配套的精准化。根据老干部的居住特点,协助解决住房维修、适老化改造等问题。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服务,打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生活上的精准保障,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更是要让老干部们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和尊严,过上安全、舒适、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精神上精准慰藉,让他们乐享生活,充实饱满

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基础,而精神世界的充实与愉悦,才是衡量晚年幸福的重要标尺。许多老干部退休后,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容易出现失落感、孤独感,甚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精神上的精准慰藉至关重要。

精神上的精准慰藉,旨在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调适心态,保持积极乐观。具体举措有:一是 文化娱乐活动的精准供给 。根据老干部的兴趣爱好,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摄影、合唱舞蹈、棋牌健身、游览观光等,引导他们走出家门,参与集体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老干部自发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二是 心理关怀和疏导的精准化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帮助他们缓解退休焦虑、应对丧亲之痛、调节家庭关系等。对于情绪低落或有心理困扰的老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三是 社会融入和价值实现的精准引导。鼓励老干部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和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奉献中找到新的价值和乐趣。推动数字助老,开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使用培训,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精神上的精准慰藉,就是要让老干部们的老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活出精彩的“夕阳红”。

作用上精准发挥,让他们余热生辉,薪火相传

老干部拥有丰富的阅历、宝贵的经验和崇高的威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发挥他们的余热,不仅能满足他们继续奉献的愿望,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实现老有所为。

作用上的精准发挥,强调的是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老干部们在自愿和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继续发光发热。具体方法包括:一是 建言献策平台的精准搭建 。定期组织老干部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交流,邀请他们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地方发展、民生改善等提出意见建议,并对他们的意见给予充分尊重和认真回应。二是 传承红色基因的精准引导 。鼓励老干部担任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员,通过口述历史、撰写回忆录、现身说法等形式,向青少年和党员干部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三是 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精准参与。引导老干部担任社区顾问、调解员、监督员,参与社区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移风易俗等工作。鼓励他们参与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科技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社会中继续实现个人价值。作用上的精准发挥,既是对老干部经验智慧的充分利用,也是对他们人格尊严的再次肯定,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用心用情:精准服务的灵魂所在

“四个精准服务”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具体路径,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和根本保障。精准服务的“精”体现在科学的方法论上,而“准”则体现在对老干部个体需求的深度把握上。离开了“用心用情”,再好的政策、再完善的制度,都可能流于形式,失去温度。

“用心用情”要求老干部工作者:一是 保持真挚的敬爱之心 。把老干部当亲人、当长辈,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经历和情感,真正把他们放在心上。二是 强化细致入微的服务意识 。老干部工作无小事,要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从点滴中体现关怀。比如,一个电话、一次上门、一份问候,都可能给老干部带来巨大的温暖。三是 倡导主动靠前的服务作风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服务,定期走访慰问,了解老干部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到他们上门求助。四是 坚持久久为功的恒心毅力。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不能搞“一阵风”。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各项服务不打折扣、不断升级。用心用情,意味着我们要用同理心去体会老干部的世界,用真情实意去弥补代沟,用实际行动去回应他们的期待。这不仅能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能建立起老干部与党组织之间深厚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的实践路径

要真正将“四个精准服务”落到实处,并始终贯穿“用心用情”,还需要在实践层面构建科学有效的体系。

首先,健全制度体系,提供坚实保障 。完善老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制定更加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帮扶、医疗保障、活动开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 提升队伍素质,锻造专业力量 。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培训,培养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情感深的专业化工作者。鼓励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医学等知识,提高服务老干部的专业水平。再次, 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整合民政、卫健、文旅等部门资源,鼓励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志愿者参与老干部服务工作,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网络。最后, 创新管理模式,借助科技赋能。探索建立老干部服务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掌握老干部信息,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例如,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健康状况,通过线上平台提供学习、娱乐内容等。

结语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功臣,他们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奉献了毕生精力,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尊重。新时代背景下,深化“四个精准服务”,并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的工作理念,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要义。这不仅是对老干部们历史贡献的最好回报,更是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赓续传承。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更周全的考虑、更精细的服务、更真挚的情感,为老干部们创造一个安康幸福、充满活力的晚年生活,让他们在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继续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银发力量。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