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重要指示精神 始终感恩奋进一流标准:开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7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历史节点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阔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一伟大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更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其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和根本遵循。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的检验,更是对我们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深刻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在国内,我们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面临着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艰巨任务。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统揽全局,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这些重要指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因此,深刻领会其精髓要义,全面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和有志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深刻领会,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绝非停留在文字表面的阅读,也非一知半解的口头传达,而是要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境界。这意味着我们要系统性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体系,把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这包括但不限于:

首先,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切工作都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其次,要精准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引领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引。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再者,要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从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擘画了宏伟的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个人的奋斗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梦想的实现离不开中国梦的实现。

深入学习更要注重系统性、关联性、实践性。不能碎片化地理解,要将其置于历史长河和时代大势中去考量;不能空泛化地议论,要结合本职工作和地方实际去思考;不能教条化地照搬,要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去创新性地贯彻落实。只有通过反复研读、深入思考、专题研讨,才能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坚定信仰、思想自觉和行动指南。

感恩奋进,力量源泉与不竭动力

“感恩奋进”并非简单的情感表达,它是一种深沉的历史自觉,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体认,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伟大成就的高度认同,更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擘画复兴蓝图的衷心拥护。

“感恩”二字,承载着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惜,对国家繁荣富强的自豪,对无数革命先烈和奋斗者的敬意。回望历史,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从贫弱走向富强,从封闭走向开放,每一步都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摆脱了绝对贫困,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地位显著提升。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带领人民砥砺前行的结果,是党的正确理论指导的结晶。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恩,没有理由不珍惜。这种感恩,不是盲目的赞颂,而是基于事实、源于内心的深情厚意,它转化为对党和国家的高度信任与坚定不移的追随。

“奋进”二字,则彰显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感恩是为了更好地奋进,奋进是感恩的最好诠释。它要求我们将感激之情转化为投身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各种风险考验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发扬斗争精神,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奋进意味着不躺平、不懈怠,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立足岗位,兢兢业业,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体现在敢于创新,突破藩篱,解决“卡脖子”难题;体现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愈挫愈勇。感恩让我们懂得珍惜,奋进让我们创造未来。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新时代中国人昂扬的精神风貌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流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

“一流标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项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它意味着卓越、领先和极致。这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境界,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态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得去”,不能止步于“一般般”,而必须以世界一流为参照,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衡量一切工作。

在科学研究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敢于挑战国际前沿,争取原创性、颠覆性突破,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掌握发展主动权。比如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高精尖领域,我们必须瞄准世界顶尖水平,力争走在前列。

在经济建设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包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实现人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意味着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要不断实现现代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党的建设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追求一流标准,并非好高骛远,而是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持续改进的过程。它要求我们具备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学习借鉴一切优秀经验;它要求我们树立精品意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它要求我们敢于自我革命,勇于承认不足,不断超越自我。一流标准是倒逼我们改革创新、提升能力的强大驱动力,是确保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实践路径:将指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落到实处,需要多维度、系统性的实践路径:

个人层面: 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成为学习的表率、奋斗的先行者、标准的践行者。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真学真信,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工作中,要发扬斗争精神,保持进取之心,对标一流,精益求精,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把追求一流融入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这要求我们立足岗位,深耕专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各自领域内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组织层面: 各级党组织、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常态化学习教育体系,确保全覆盖、无死角。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支持担当,为感恩奋进、追求一流的干部人才提供广阔舞台和良好环境。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要着力提升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通过深化改革,优化流程,强化协同,确保组织效率和效能达到一流水平。

国家层面: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结合。国家层面要持续完善战略规划,深化改革开放,优化制度供给,为全国人民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以开放的姿态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不断提升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结语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持续的实践探索。它需要我们每个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具体行动,将理论学习内化为精神滋养,将感恩情怀转化为奋斗豪情,将一流标准融入血脉,成为我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共同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