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新时代背景下的深度实践与温度关怀

19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数老干部曾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他们是共和国的建设者、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更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进入新时代,如何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让他们安享晚年、发挥余热,不仅是衡量一个组织政治站位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更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生动体现。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真正做到用心用情,将老干部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要义:精准与温度并重

老干部工作的核心在于服务,而新时代对服务的要求是“精准”和“温度”。“精准”意味着从过去粗放式、一刀切的服务模式,转向精细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温度”则强调在服务的过程中,融入真情实感,让老干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这二者并非孤立,而是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新格局。强化“四个精准服务”,正是将这种理念具象化的关键路径。

二、深度解析“四个精准服务”: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四个精准服务”是针对老干部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提出的一套系统性服务框架。虽然具体表述可能因地域和单位而异,但其核心精神都是围绕老干部的生活、健康、精神文化和权益保障等核心领域进行深化和细化。

1. 精准生活服务:细节之处见真情

老干部步入暮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可能成为他们的困扰。精准生活服务旨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核心要义: 从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入手,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帮助。
具体实践:

  • 餐饮服务优化: 针对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提供送餐上门、中央厨房统一配餐等服务;推广营养配餐食谱,关注其特殊饮食需求(如低盐、低糖)。
  • 居家便利改造: 协助老干部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垫,配置紧急呼叫系统;组织志愿者定期上门提供家政、维修、助浴等服务。
  • 出行便利保障: 协助解决就医、购物等出行难题,如提供定制班车、爱心车队服务;对公共交通不便区域的老干部,提供定点接送服务。
  • 智能设备教学: 考虑到部分老干部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用不熟悉,导致“数字鸿沟”,可组织专业人员或青年志愿者开展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线上购物、在线支付、健康码使用等技能,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精准之处: 不是简单地提供服务,而是要根据每位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家庭结构、居住环境等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方案,确保服务直达痛点、暖到心头。例如,对长期卧床的老干部,重点关注护理和心理疏导;对独居空巢老人,则需加强日常探访和安全保障。

2. 精准健康服务:全周期、预防性、个性化关怀

健康是老干部安享晚年的最大财富。精准健康服务旨在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将重心前移至预防和日常保健,并注重心理健康。

核心要义: 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和心理支持。
具体实践:

  • 定期健康体检与评估: 组织高标准体检,并建立老干部个人健康档案,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提出个性化干预建议。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干部提供 24 小时健康咨询、慢病管理、上门巡诊等服务,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有指导。
  • 养生保健知识普及: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义诊活动,普及科学养生、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知识;针对常见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提供专业指导。
  • 心理健康疏导: 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健康工作室,定期开展心理团辅活动,关注老干部的精神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孤独、焦虑等情绪,提升幸福感。
  • 突发疾病应急联动: 建立与医疗机构的快速联动机制,确保老干部在突发疾病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救治。

精准之处: 不同老干部的健康状况差异巨大,有的可能患有多种慢性病,有的则注重预防保健。服务需根据其年龄、病史、生活习惯,提供差异化的健康管理套餐,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潜在风险,实现超前服务。

3. 精准精神文化服务: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精神文化生活是衡量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精准精神文化服务旨在丰富老干部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夕阳红中依然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价值。

核心要义: 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老干部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社会的热情。
具体实践:

  • 学习平台搭建: 丰富老年大学课程内容,开设兴趣班(如书法、绘画、歌舞、摄影、智能手机应用等);组织读书会、专题讲座,鼓励老干部活到老学到老。
  • 文体活动组织: 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门球队、合唱团、舞蹈队),定期组织文体比赛、联谊活动,增进老干部间的交流与友谊。
  • 志愿服务引导: 搭建老干部发挥余热的平台,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青少年教育、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实现“老有所为”,贡献社会。
  • 传统文化传承: 鼓励老干部讲述革命故事、家风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用亲身经历感染教育后人。
  • 数字文化共享: 建立老干部专属线上学习平台、文化娱乐平台,提供丰富的电子图书、影视作品、在线课程等资源,打破地理限制。

精准之处: 要了解每位老干部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避免“大锅饭”式的活动。例如,对喜欢安静的,提供阅读空间;对热爱运动的,组织户外活动;对有特长的,提供展示平台。鼓励他们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让服务更具活力。

4. 精准权益保障服务:依法依规,维护尊严

维护老干部的合法权益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底线。精准权益保障服务旨在确保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

核心要义: 确保各项政策待遇不折不扣落实,同时为老干部提供坚实的法律后盾和政策咨询。
具体实践:

  • 政策宣传与咨询: 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解读离退休干部各项政策法规(如养老金、医疗报销、住房补贴等),设立政策咨询窗口,解答老干部疑问。
  • 待遇落实监督: 建立健全待遇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及时、足额兑现,不打折扣。
  • 法律援助服务: 与法律援助机构合作,为老干部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书、调解、诉讼代理等服务,帮助他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信访接待与化解: 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倾听老干部诉求,及时办理、妥善化解各类涉老信访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 特殊困难帮扶: 对遭遇重大变故、家庭困难、重病缠身的老干部,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和精神慰藉。

精准之处: 不仅要确保普惠政策的落实,更要关注特殊困难群体。例如,对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待遇受损的老干部,要主动协调解决;对遭遇诈骗等侵权行为的老干部,要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要将“老干部的事无小事”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具体工作中。

三、用心用情:老干部工作的灵魂所在

“四个精准服务”是骨架,而“用心用情”则是血肉与灵魂。没有了“用心用情”,再多的精准服务也可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触达老干部的内心。

1. 树立真诚服务意识

做好老干部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内心深处尊重老干部、感念老干部的贡献。要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情感。

2. 坚持个性化、人性化关怀

每一位老干部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经历、性格和需求。要避免“一刀切”的模式,多进行“拉家常”式的访谈,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家庭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通过“定制服务”,让老干部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

3. 注重情感投入与精神慰藉

老干部最需要的往往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情感上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慰藉。要经常性地走访慰问,嘘寒问暖,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春节、重阳节、老干部生日等特殊节点,送上真挚的祝福和关怀。对于失独、高龄独居等特殊群体,更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陪伴。

4. 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充满爱心的队伍。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心理疏导能力,让他们带着感情和责任投入到工作中。

5. 畅通沟通渠道,建立信任关系

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机制,鼓励老干部随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征集表、设立意见箱等方式,让老干部充分参与到服务工作中来,形成良性互动,增进互信。

四、结语:以精准服务,涵养时代温度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仅是对老干部晚年生活的关怀,更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赓续。它要求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的情感投入、更细的服务举措,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有温度的老干部服务体系。

当我们以精准的策略应对多样化的需求,以真挚的情感温暖老干部的心灵时,我们不仅能够让老干部们安享幸福晚年,更能让他们继续发挥银发智慧,为社会贡献光和热,共同涵养新时代的温度与力量。这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需要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工作者,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让老干部工作的明天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