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敬老爱老”始终是根植于我们血脉深处的道德基因。随着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对广大离退休干部曾经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付出青春、挥洒汗水的崇高敬意与深情回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这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做得更实、更细、更暖心?答案就在于——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 。
老干部工作: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与责任传承
离退休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奋斗者、贡献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凝聚着党长期执政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作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做好老干部工作,绝不仅仅是事务性的服务管理,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和道德工程。它关乎党的执政基础,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民族精神的赓续,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老干部群体的结构、需求、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有的面临着健康问题,有的存在精神文化需求,有的渴望继续发挥余热,有的则可能在信息时代感到隔阂与不适。面对这些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老干部工作模式显然已难以完全适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从宏观指导到微观落实,实现从“有”到“优”,从“普适”到“精准”的深刻转变。而“四个精准服务”正是回应这些挑战,提升老干部工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深刻理解“四个精准服务”的核心要义
“四个精准服务”是对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精细化、人本化要求的具体体现,它涵盖了政策保障、生活关怀、学习提升和作用发挥等多个层面,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服务保障体系。
精准政策服务:确保政策红利不落空
政策是保障老干部权益的基础。精准政策服务,首先要求我们对党和国家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了然于胸,包括离退休待遇、医疗保障、住房补贴、政治待遇等。其次,要做到精准传达和解读,确保老干部能够准确理解政策内容,消除疑虑,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误解。更重要的是,要将政策落地落细,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老干部,结合实际情况,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这包括定期核查政策执行情况,及时解决政策落实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每一项惠及老干部的政策红利都能精准、及时地兑现,真正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例如,在医疗报销、社保衔接、职称晋升等方面,要主动对接、协同办理,避免老干部因繁琐流程而“跑断腿”。
精准生活服务:细致入微的温情关怀
生活服务是老干部工作中最直接、最具体、最能体现“用心用情”的环节。精准生活服务,意味着要从老干部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提供细致入微的关怀。这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更是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例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可以探索上门服务模式,提供代办跑腿、居家护理等服务;针对患病老干部,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体检、就医绿色通道、专家咨询等;针对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歌舞、棋牌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此外,还要特别关注独居、高龄、空巢老干部,通过定期走访、电话问候、志愿者帮扶等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避免孤独感的产生。
精准学习服务:搭建老有所学的智慧平台
“活到老,学到老”是许多老干部的共同心愿。精准学习服务,就是要为老干部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和机会,满足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需求。这不仅包括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要结合新时代发展趋势,提供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例如,开设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产品使用课程,帮助老干部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享受信息化便利;组织健康养生讲座、法律知识普及、文化艺术鉴赏等课程,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鼓励老干部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学习中保持思想的活跃和身心的愉悦。
精准作用发挥服务:搭建老有所为的奉献舞台
老干部不仅需要关爱,更渴望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老有所为”是许多老干部的精神追求。精准作用发挥服务,就是要充分尊重老干部的意愿,结合他们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搭建形式多样、灵活便捷的平台,让他们继续发光发热。这可以包括:组织他们参与党风廉政监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社区治理、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工作;鼓励他们担任义务宣讲员、红色基因传承人、党史党建研究员、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等;也可以引导他们发挥专业优势,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指导、传帮带等。在提供平台的同时,也要注意量力而行、适度适量,避免过度劳累。通过精准引导和合理安排,让老干部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继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增添正能量,真正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用心用情”:老干部工作的灵魂所在
“用心用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灵魂和根本保证,是贯穿“四个精准服务”始终的价值导向。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提供规范化的服务,更要注入真挚的情感,把老干部当亲人、当长辈,以心换心,以情暖情。
“用心”体现在对老干部需求的深度洞察和主动回应上。它意味着要打破常规,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程式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要深入老干部家中,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和需求,做到“知心、暖心”。这种用心,要求我们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把老干部工作当作应付差事,而是当作一项崇高的事业来对待。
“用情”则体现在对老干部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上。老干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亲历者,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用情,就是要设身处地为老干部着想,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体谅他们的身体状况。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都能让老干部感受到暖意。它要求我们怀有深厚的敬老情怀,从细微之处着手,用真情实意去温暖老干部的心,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归属感。
“用心用情”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它需要老干部工作者具备高度的政治素养、专业的服务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真正用心用情,才能让“四个精准服务”真正精准到位,让老干部工作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
强化落实:提升老干部工作水平的路径
要真正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强化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做好老干部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老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老干部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有专人办理、有专项经费保障。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评估工作成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地生根。
强化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老干部工作者是连接党和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要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服务管理能力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鼓励工作者学习心理学、老年医学、社会工作等相关知识,使他们成为既懂政策又懂业务,既有爱心又有智慧的专业化工作者。
强化创新驱动与智慧服务
在信息化、智能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干部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拥抱科技。要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老干部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老干部信息的动态管理、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推送。例如,开发“智慧助老”App,提供在线学习、健康咨询、活动报名、政策查询等一站式服务;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监测老干部健康状况,及时预警风险;通过智能语音助手,方便老干部获取信息、寻求帮助。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的便捷性、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
强化监督评估与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和反馈机制,是确保老干部工作持续改进的重要保障。要定期对“四个精准服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既要关注服务覆盖面,更要关注服务质量和老干部的满意度。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老干部及其家属的意见建议。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形成闭环管理。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在老干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干部的良好氛围。
结语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光荣的任务,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它不仅仅是对老干部晚年生活的悉心照料,更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赓续传承。当我们用真情实意去关心、用精准服务去保障,用智慧平台去支撑,用创新精神去推动这项工作时,老干部们定能安享幸福晚年,继续发挥余热,为党和国家事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为民情怀,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感受到党和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