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服务国家大局、服务地方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已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共同使命。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三服务”工作。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如何以全新的姿态和更高的标准,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答案正是在于——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共同擘画服务能力提升的新蓝图。
新担当:责任在肩,使命必达的决心
“新担当”意味着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坚定的信念、更务实的作风,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它不是口号,而是深入骨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是要勇于面对挑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创新突破。
一、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 任何一项“三服务”工作,都不能脱离国家战略大局和地方发展全局。新担当首先体现在能够从宏观层面把握服务方向,将具体工作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融入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之中。这意味着在服务企业时,不仅要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引导企业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转型;在服务群众时,不仅要回应个案诉求,更要关注共性问题,推动体制机制的完善;在服务基层时,不仅要输送资源,更要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其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这种大局意识是“新担当”的灵魂所在,确保了我们的服务方向正确、价值深远。
二、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攻坚克难。 担当二字,重在“敢”。面对“三服务”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瓶颈、障碍乃至矛盾冲突,新担当要求我们不能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更不能遇到问题就绕道走。相反,要迎难而上,主动深入到问题一线,通过调研摸排、集思广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无论是企业审批流程的繁琐、群众办事多头跑的困扰,还是基层治理能力的薄弱,都需要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破解,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克。这种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是“新担当”的生动体现。
三、强化责任追究,形成闭环管理。 担当的落实,离不开健全的责任体系。新担当要求我们建立健全明确的责任清单,将“三服务”的各项任务细化到岗、量化到人。同时,要强化全过程的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对于服务不力、推诿扯皮、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这不仅是对失职行为的惩戒,更是对所有服务人员的一种激励和鞭策,促使大家自觉对标对表,将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形成从部署、执行到检查、评估、反馈的闭环管理,确保“三服务”工作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并不断优化。
新作为:务实高效,创新致远的能力
“新作为”是对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更高要求,它强调的是行动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固守旧模式、老办法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们需要以全新的思维和手段,提升服务效能,创造新的业绩。
一、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 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生命。在服务企业方面,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服务模式,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服务群众方面,要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在服务基层方面,要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基层,让基层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服务中去。这种流程再造和效率提升,是“新作为”最直接的体现。
二、应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服务。 数字化、智能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新作为要求我们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将其广泛应用于“三服务”的各个环节。例如,可以建设大数据平台,对企业需求、群众诉求、基层痛点进行精准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升政务服务的精准性、便捷性和安全性。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线上咨询、办理、反馈等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极大地拓展“三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从“经验服务”向“智慧服务”的飞跃。
三、鼓励制度创新,激发服务活力。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新作为要求我们在制度层面进行大胆探索和突破,以适应新时代的服务需求。例如,可以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对“三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提升服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推行“容缺办理”“告知承诺制”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利。在基层治理中,鼓励各地探索符合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方法,形成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服务格局。通过制度创新,能够有效破除束缚服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服务主体的内在活力。
新气象:作风优良,环境优化的氛围
“新气象”是一种积极向上、风清气正、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它是“新担当”和“新作为”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优良的干部作风,再好的制度、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
一、树立为民情怀,转变工作作风。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新气象首先要求全体服务人员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秉持为民情怀,真正把企业、群众、基层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这包括服务态度上的亲和友善、服务过程中的细致周到、服务结果上的公平公正。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摒弃“高高在上”“推诿扯皮”的官僚习气,以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服务赢得企业的信任、群众的满意、基层的好评。这种作风上的根本转变,是形成新气象的关键。
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 廉洁是公信力的基石。新气象的形成,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党风廉政建设。要持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教育引导服务人员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有效预防和惩治各类腐败行为。坚决查处利用“三服务”谋取私利、吃拿卡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能够为“三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弘扬实干精神,培育进取文化。 新气象还体现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上,即崇尚实干、鼓励创新、宽容失误。要破除“求稳怕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实干精神。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三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树立先进典型。同时,对于在创新探索中因客观原因出现的失误,要予以理解和宽容,为改革者撑腰、为实干者鼓劲。这种积极进取的文化,能够激发服务队伍的内生动力,让大家敢于担当、乐于作为。
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核心要素与实践路径
“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三者互为支撑、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强大合力。
核心要素:
-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始终将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 数字化赋能与智慧化转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精准性、便捷性与前瞻性。
- 闭环管理与持续改进机制: 建立从需求收集、服务实施、效果评估到反馈改进的全链条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不断优化。
- 专业化、复合型队伍建设: 加强服务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三服务”铁军。
实践路径:
- 目标导向,精准施策: 针对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目标和策略。例如,对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对特殊群体群众提供精准帮扶,对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提供分类指导。
- 深化改革,破除藩篱: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各类隐形壁垒和制度障碍,真正做到权力下放、管理优化、服务高效。
- 强化监督,压实责任: 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对“三服务”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压实到人。
- 营造氛围,激发活力: 建立健全激励容错机制,鼓励创新,允许试错,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形成人人争当服务标兵、个个贡献服务力量的良好氛围。
结语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需要我们以“新担当”的格局,扛起千钧重担;以“新作为”的魄力,创造卓越业绩;以“新气象”的姿态,引领社会风尚。只有将这三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力,才能不断擦亮服务名片,真正做到让企业安心、让群众暖心、让基层顺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以全新的面貌,共同谱写“三服务”工作能力提升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