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高质量的“三服务”工作——即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是衡量一个地方治理能力和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它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的脉动,更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新担当”扛起责任,以“新作为”创造业绩,以“新气象”提振精神,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谱写新时代的为民服务新篇章。
深刻理解“三服务”的内涵与时代要求
“三服务”的核心,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企业,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旨在回应民生关切,解决“急难愁盼”,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服务基层,旨在夯实执政基础,赋能基层治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社会结构日益多元,群众需求日趋个性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这意味着“三服务”不能停留在传统模式,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将便民利企的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深刻理解“三服务”的时代内涵,是提升工作能力的思想前提。
锻造“新担当”:责任在肩,使命必达
“新担当”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根本。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有主动作为、敢于碰硬的勇气和魄力。
首先,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把企业、群众、基层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谋划转变。这需要摒弃“官本位”思想,真正放下身段,深入一线,倾听真实声音,了解深层需求。
其次,要勇于直面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新担当就意味着不回避问题、不推诿扯皮,敢于啃硬骨头,善于攻坚克难。对复杂问题,要抽丝剥茧,寻求解决方案;对历史遗留问题,要有担当精神,推动化解;对新兴事物,要主动学习,创新思路。
再者,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在推动服务提质增效的同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确保服务行为的规范性和公正性。新担当不仅是敢于作为,更是善于作为、依法作为。通过锻造“新担当”,才能筑牢“三服务”的坚实基石,确保各项工作行稳致远。
展现“新作为”:务实创新,成效为先
“新作为”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关键。它强调的是行动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将担当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一,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办事流程,推动“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常态化,甚至实现“一次不用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打通数据壁垒,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例如,推广电子证照、在线申报、远程审批等,极大节约企业和群众的时间成本。
第二,精准精细服务,回应个性化需求。新时代的服务要求更加精细化、个性化。要加强对企业、群众和基层的需求调研和分析,建立健全需求清单和问题台账,实施“一企一策”、“一人一策”的精准服务。比如,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定制化政策解读和帮扶措施;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人性化、无障碍的服务。
第三,推动服务创新,拓展服务广度深度。要积极探索“互联网 + 服务”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企业和群众需求,提供前瞻性服务;通过智能问答系统,24 小时在线解答常见问题。同时,要拓展服务领域,将服务从单一事项向综合性、集成式服务转变,打造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的服务体系。
营造“新气象”:风清气正,高效协同
“新气象”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保障。它体现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一方面,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通过健全监督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对服务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严肃处理,以零容忍的态度维护服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另一方面,要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打破部门壁垒,推动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协同联动,形成“一盘棋”的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政务信息、政策法规及时准确传达,避免信息孤岛。鼓励各部门之间互通有无、相互支持,共同为企业、群众和基层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此外,还要塑造积极向上的服务文化。通过开展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让服务者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价值,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服务工作中去。
持续提升:机制保障与能力建设
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持续的机制保障和不懈的能力建设。
首先,健全长效机制是关键。要建立完善服务需求收集、问题反馈、绩效评估、督查问责等全链条的机制。定期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将群众和企业的评价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服务策略。
其次,强化队伍能力建设是核心。要定期组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涵盖政策法规、专业技能、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多个方面,提升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干部职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特别是数字化应用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服务需求。
再者,要充分利用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建设统一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服务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服务精准化、智能化。例如,通过数据分析预警潜在问题,提前介入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结语
“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份矢志不渝的追求。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服务人民的赤子之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务实高效的作风,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让“三服务”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共同谱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