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代又一代的老干部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青春、智慧乃至毕生精力。他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社会的精神脊梁,更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力量源泉。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的内在要求,更是体现制度优势、彰显人文关怀的生动实践。新时代,面对老干部群体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如何精准对接、用心用情服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着力强化“四个精准服务”,以真心真情为老干部们绘就幸福晚年的美好画卷。
退休干部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退休干部,并非是“退出舞台”的群体,而是“转换角色”的宝藏。他们亲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领导经验和实践阅历。他们的言传身教,是年轻一代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他们的无私奉献,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他们的独特视角,是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谋。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老干部群体的生活习惯、精神需求、健康状况等都呈现出新的特点。部分老干部可能面临社会适应、情感孤独、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绝不能停留在简单慰问、一般性照料的层面,而应以系统思维和精细化管理为支撑,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需求,提供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人本化的服务,确保他们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生活幸福、安度晚年、发挥余热。这正是“四个精准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深刻理解“四个精准服务”的核心要义
“四个精准服务”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它涵盖了政治、组织、作用发挥和生活关怀等多个维度,构成了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一、政治理论学习精准化:思想铸魂,不忘初心
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弥足珍贵。确保老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老干部工作的首要任务。政治理论学习的精准化,意味着要根据老干部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学习习惯等差异,提供差异化、多元化的学习内容和形式。
具体而言,要精心组织理论学习,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给老干部。可以采取专题报告会、座谈交流会、读书班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领导干部进行宣讲辅导。同时,要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辟线上学习平台,推送定制化的学习资料,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居家学习。在内容上,既要注重政治理论的系统性、权威性,也要结合老干部切身利益和关注热点,确保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引发共鸣。通过精准的政治学习,让老干部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感受时代脉搏,坚定“四个自信”,永葆政治本色。
二、党组织建设精准化:固本强基,凝聚力量
健全的党组织是老干部工作的坚强堡垒,也是老干部发挥作用、安享晚年的重要依托。党组织建设的精准化,旨在解决老干部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使其真正成为政治过硬、功能完善、凝聚力强的战斗集体。
这要求我们根据老干部居住地、兴趣爱好、身体条件等因素,灵活设置党支部、党小组,甚至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的社区、公寓设立临时党支部,确保每位党员老干部都能纳入党的组织管理。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修养。同时,要注重发挥老干部党组织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鼓励他们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通过精准的组织建设,让老干部在组织生活中找到归属感、荣誉感,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持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三、作用发挥精准化:老有所为,余热生辉
老干部“老有所为”是实现自我价值、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作用发挥的精准化,就是要根据老干部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搭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平台,使他们的丰富经验和智慧能够得以传承和运用。
这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老干部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担任“五老”报告团成员;邀请他们担任党风政风监督员、社区文明劝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鼓励他们参与关心下一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志愿服务;支持他们开展文化体育、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关键在于深入了解每位老干部的优势与意愿,不搞“一刀切”,而是“一人一策”,量身定制发挥作用的方案。通过精准的作用发挥,让老干部们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参与中获得尊重,真正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四、关心关爱精准化:情暖夕阳,安享晚年
关心关爱是老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最能体现“用心用情”的环节。关心关爱的精准化,意味着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老干部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精细识别、精准回应,确保他们安享幸福晚年。
在物质层面,要全面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政治、生活待遇,及时解决他们在医疗、住房、养老金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要建立常态化走访慰问机制,对生病住院、高龄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干部,要重点关注,提供上门服务或定制化帮扶。在精神层面,要更加注重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文化需求。可以组织各类健康讲座、文体活动,如兴趣小组、老年大学、疗养休养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排解孤独感、焦虑感。通过精准的关心关爱,让老干部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恩,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用心用情:老干部工作的灵魂所在
“四个精准服务”是老干部工作的方向和路径,而“用心用情”则是其灵魂和精髓。服务做到精准,固然重要,但若缺少了真情实意,再精准的服务也可能显得冰冷、形式化。用心用情,意味着老干部工作者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老干部视为自己的长辈,以子女般的孝心、亲人般的关怀去服务他们。
“用心”体现在:一是要勤于学习,掌握政策,熟悉业务,成为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要善于思考,研究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三是要注重细节,从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件小事做起,把服务做细做实。
“用情”则要求:一是要带着感情去工作,真正把老干部放在心上,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二是要保持耐心和爱心,对待老干部要尊重、理解、包容,尤其是对有些身体不适、情绪波动的老干部,更要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温暖;三是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老干部的角度看问题,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用心用情,才能与老干部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赢得他们的信任,让服务更具温度和深度,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实践路径与未来展望:构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格局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构建新时代老干部工作新格局。
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将老干部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确保人员、经费、场地等保障到位。其次,要注重科技赋能,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老干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的精准匹配,推动“智慧养老”和“智慧服务”在老干部工作中落地生根。例如,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老干部健康状况,通过线上平台发布活动信息、提供远程咨询服务。
再者,要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干部服务,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工作格局。可以与社区、养老机构、医疗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富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干部从事老干部工作,并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结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干部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了一生,他们的晚年生活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悉心照料。强化“四个精准服务”,并以“用心用情”的态度贯穿始终,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要义。它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行政任务,更是一项体现党性、彰显人性的崇高事业。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持续深化老干部工作内涵,创新服务方式,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生活幸福、安度晚年,让他们的夕阳人生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