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激荡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于此关键时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感恩奋进的姿态,以一流标准要求自己、提升工作,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这既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持续的行动自觉,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辉煌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主线和灵魂。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重要指示,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也有具体细致的工作要求;既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有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判。它们饱含着总书记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谋远虑,对人民福祉的拳拳之心,对民族未来的殷切期望。因此,深入学习,绝非浅尝辄止、走马观花,而是要用心领会、用情感悟、用脑思考,达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深刻领会,理论武装头脑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首要在于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这要求我们把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著作、与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贯通、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要原原本本学、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不折不扣地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解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这种深刻领会,并非简单的知识记忆,更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校准与升华。我们要通过学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要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从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涵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同时,深刻领会还意味着要结合自身实际,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无论是从事科技创新、教育卫生、经济建设还是社会治理,都要将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作为指导自身工作实践的指南针。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要深刻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要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感恩奋进,汇聚磅礴伟力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的感恩,首先是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正是因为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我们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行稳致远,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这种感恩,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源于亲身感受、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是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认同,对美好生活的珍视。
“奋进”则是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是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感恩不是止步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回报、更好地建设。新时代的奋进,要求我们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在各自岗位上积极作为、担当尽责。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发展中的瓶颈制约,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这种奋进,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
感恩与奋进是辩证统一的。感恩激发奋进的动力,奋进是对感恩最好的诠释。一个心怀感恩的民族,必将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个充满奋进精神的民族,必将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新的飞跃。将感恩之心化为奋进之力,我们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磅礴伟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
一流标准,追求卓越永无止境
“一流标准”是衡量工作成效和价值取向的最高标杆。它意味着不满足于及格、不满足于合格,而是要追求卓越、臻于至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始终感恩奋进,最终要体现在以一流标准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上。这种一流标准,涵盖了思想理论、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和实际成效等方方面面。
在思想理论上,就是要以最高标准掌握理论精髓,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工作作风上,就是要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虚浮、不务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过硬的作风抓落实。在能力水平上,就是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努力成为本领域的行家里手、业务尖兵。在实际成效上,就是要对照最高标准,检视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完善提升,力争在各自领域做出有影响、有实效、有示范性的业绩。
追求一流标准,意味着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如果我们不能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就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因此,从国家战略层面到具体工作实践,都要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勇攀科技高峰,力争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达到甚至超越世界一流水平。
追求一流标准,还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自满自足,也不妄自菲薄。要看到我们的长处和优势,坚定自信;也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正视问题。要敢于挑战不可能,勇于开创新的局面,以永不懈怠的韧劲和一往无前的冲劲,向着更高目标迈进,让“一流”成为我们新时代奋斗的鲜明底色。
实践检验,知行合一方显担当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并以一流标准要求自己,最终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成效。知行合一,方显担当。
实践检验,要求我们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工作部署和行动方案。这需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把握实际情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富有实效的政策和方案。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针对制约发展的瓶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实践检验,还要求我们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久久为功。一项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往往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有善作善成的本领,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要克服“差不多就行”的思想,杜绝“一阵风”的现象,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时,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秉持开放学习的态度,不断创新思维,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实践。这正是一个螺旋式上升、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新时代干部担当作为的生动体现。
砥砺前行,铸就民族复兴伟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催人奋进。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保持感恩奋进的姿态,并以一流标准推动各项工作,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发展。
让我们牢记嘱托、不负韶华,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卓越的业绩,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当以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实践上的自觉,绘就新时代更加壮丽的画卷。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让中华民族以更加雄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