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其中,“三服务”工作——即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或服务大局、服务人民、服务基层),作为连接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民生的桥梁,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力、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为引领,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时代呼唤:重塑“三服务”理念的深刻内涵
“三服务”工作,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增进福祉为根本出发点。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以及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服务模式和理念已显现出其局限性。僵化的审批流程、碎片化的服务体系、被动的应对策略,都可能成为制约发展、影响民心的障碍。
因此,我们所强调的“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绝非空泛的口号,而是对“三服务”工作能力提升的深层指引和实践要求。它要求我们跳出惯性思维,以战略眼光审视自身,以改革勇气破除藩篱,以创新精神驱动发展。
新担当: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攻坚克难的责任自觉
“新担当”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首要前提。它意味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要求党员干部在面对复杂局面、棘手难题时,不推诿、不逃避,而是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1. 强化问题导向,主动发现问题
新担当要求我们不能坐等问题上门,而是要深入一线,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主动发现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项目推进中的堵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这需要我们转变工作作风,从办公室走向田间地头、车间厂房,用心倾听企业和群众的真实呼声。只有真正了解了问题,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准确的依据。
2. 敢于决策,善于决策
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担当要求我们在关键时刻敢于拍板决策,不因循守旧、瞻前顾后。但这种“敢”并非盲目冒进,而是建立在科学研判、充分论证基础上的果断。它需要我们具备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依法依规的底线思维,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3. 勇于改革创新,打破路径依赖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制度障碍、流程壁垒,往往成为阻碍“三服务”能力提升的“拦路虎”。新担当意味着要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敢于触碰深层次矛盾,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创新。无论是行政审批制度的优化,还是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都需要我们有“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革除陈旧、拥抱新生。
新作为:务实高效,精益求精的行动自觉
“新作为”是“新担当”的具象化体现,它强调将责任和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务实的作风、高效的执行力推动“三服务”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
效率是服务的生命线。新作为要求我们持续优化办事流程,精简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甚至“一网通办、全程网办”模式,最大限度地缩短办事时间。例如,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等方面,推行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机制,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2. 精准施策,提升服务质量
“三服务”工作不能“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新作为要求我们深入分析不同企业、不同项目、不同基层的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方案。这需要我们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配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针对性地提供政策解读、技术指导、资源对接等服务,确保服务能够真正触及痛点、解决难题。
3. 数字赋能,智慧服务
在数字经济时代,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三服务”是题中应有之义。新作为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搭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洞察服务需求,预测潜在问题,从而提供更智能、更主动的服务。例如,利用大数据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测预警,及时提供风险防范建议;通过智能问答系统,为群众提供 7 ×24 小时的在线咨询服务。
4. 完善评价机制,强化结果导向
新作为还体现在对服务效果的持续关注和评估上。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衡量“三服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设立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发现服务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形成服务—反馈—改进的闭环管理,确保“三服务”工作始终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提升。
新气象:开放包容,阳光透明的营商环境
“新气象”是“新担当”和“新作为”共同营造的外部环境和整体氛围。它意味着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和政务生态,让企业安心、项目顺心、群众舒心。
1.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新气象要求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壁垒,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资质许可、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坚决打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让企业能够在一个公平、开放的环境中创新创业。
2. 提升政务透明度,增强公信力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新气象要求我们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审批结果、监督举报渠道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政务公开,不仅可以有效遏制腐败,更能增进政府与企业、群众之间的互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例如,推行重大项目决策听证会制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 强化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新气象要求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保护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健全法规制度,完善政策体系,为“三服务”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同时,加强普法宣传,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法治意识,共同营造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健全涉企案件快侦快办机制,对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零容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4.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激发发展活力
新气象还体现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要求政府部门与企业保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关系,既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又要坚守底线、严守规矩,不搞权钱交易。通过构建坦荡真诚、清白纯洁的政商关系,彻底清除寻租空间,让企业专注创新发展,让干部潜心服务奉献。
不断提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
“不断提升”强调的是一种持续改进、永无止境的追求。它意味着“三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持续演进的过程。
1. 健全长效机制,固化改革成果
要将“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的要求融入制度建设,形成常态化、机制化的工作模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担当作为,为改革者撑腰鼓劲。同时,要建立定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对已出台的政策和服务进行效果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优化。
2.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综合素养
人是第一资源。要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服务队伍。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3. 坚持开放理念,汲取先进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在公共服务、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通过交流合作、专家指导等方式,不断拓宽视野,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三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4. 强化监督问责,确保落地见效
再好的蓝图,没有严格的监督和问责也难以变为现实。要强化纪律监督和舆论监督,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问责。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倒逼各级部门和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尽责,确保“三服务”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结语
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和各级政府部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投入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之中。让我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共同擘画“三服务”工作的新蓝图,开创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的新局面,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