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伟力指引航向,感恩奋进铸就一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时代篇章

5次阅读

新时代的中国,承载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波澜壮阔的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犹如思想的灯塔,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这些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实际行动,是新时代每一位建设者、每一名奋斗者应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承诺,更是对未来的深情擘画。

深刻领会,领航复兴伟业的灯塔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绝非停留在文字表面的诵读,更不是浅尝辄止的泛泛了解,而是要潜心研读、深悟原理、融会贯通,真正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这套科学的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强大生命力。

要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系统集成、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涵盖了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每一项指示都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考和高超的领导智慧。例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强调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强调以刀刃向内的勇气进行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深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过程。我们要学懂弄通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我们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要求我们跳出就事论事的局限,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大势,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在矛盾风险挑战面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偏航、不迷航,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感恩奋进,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

“感恩”二字,承载着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珍视,对党和国家不懈奋斗成果的肯定。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繁荣的国度,能够享有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一切都离不开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这份沉甸甸的成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铭记、永远感恩。

然而,“感恩”并非被动接受或止步不前,它更是一种激发“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真正的感恩,是把对党和国家的这份深情厚谊,转化为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澎湃热情和实际行动。这意味着我们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投入到各项工作中。

“奋进”要求我们具备担当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和艰难险阻。感恩奋进,就是要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敢于直面问题,善于攻坚克难,勇于承担责任。无论是奋战在科研一线、投身基层服务,还是耕耘在教育沃土、坚守生产岗位,我们都应立足本职、忠诚履职,以实际行动诠释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感恩之心是起点,奋进之力是路径,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新时代中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追求一流,铸就强国建设的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以一流标准开展各项工作。这不仅仅是对某个领域或某个群体的要求,而是对全社会、全方位、全领域的普遍要求。追求一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一流标准”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创新引领,不满足于模仿,敢于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突破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它意味着精益求精,在产品和服务质量上追求卓越,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它意味着管理高效,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优化,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它意味着人才辈出,在教育、科研等领域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它意味着文化繁荣,在思想文化领域展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追求一流,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要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这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和争先意识,敢于同国际最高标准对标对表,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更要勇于超越自我、开创先河。在具体实践中,要破除思维定势,打破路径依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工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探索新路子、拿出新办法,不满足于“过得去”,而是要力求“做得好”“做得精”。

这还要求我们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和严格的纪律性。一流标准不是凭空产生,而是通过科学规划、严密组织、精细管理、持续改进来实现的。每一项政策的落实,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需要我们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抓好每一个环节,确保质量、效率和效益达到最优。只有人人争当一流、事事追求一流,才能汇聚起实现国家整体一流的磅礴力量。

知行合一,将指示精神转化为生动实践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非为了单纯的理论储备,而是要将所学所思融入灵魂、付诸行动,转化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强大动力。知行合一,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应有的品格。

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学习贯彻中,要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查找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将指示精神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例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时,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区域发展战略的指示,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对照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审视自身发展模式,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绿色发展之路。

其次,要勇于担当作为。将指示精神转化为实践,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面对复杂局面,不推诿、不逃避,主动迎难而上;面对新兴事物,不墨守成规,积极探索创新。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再次,要强化督促落实。再好的指示精神,如果没有坚决的执行力,也只会流于形式。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对落实不力、敷衍塞责的行为严肃处理。同时,要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凝心聚力,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最终目标是为了汇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蓝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统一的思想才能凝聚强大的合力。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能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高度统一,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感恩之心,能唤醒我们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厚感情,激发我们报效祖国的热情。奋进之姿,能促使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流标准,能指引我们永不止步、追求卓越,共同推动国家各项事业达到更高水平。

每一位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没有旁观者,只有奋斗者。我们要手挽手、肩并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绘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画卷。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始终保持感恩奋进的昂扬斗志,以一流标准开创工作新局面,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