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领时代,实践铸就辉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一流标准

8次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重要指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而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的强大动力,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这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深刻领会,思想之源的指引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绝非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要系统地、全面地、深刻地领会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这要求我们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真学”意味着我们要原原本本学习经典著作,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聚焦其对国家发展战略、治国理政方略、社会治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外交战略布局等方方面面的深刻论述。例如,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破除了唯 GDP 论的路径依赖;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真懂”则要求我们融会贯通,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联系起来,与新时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联系起来,与我们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理论的高度、历史的维度、实践的广度上,真正理解这些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例如,理解总书记关于“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论述,不仅要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迫性,更要看到其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根本性作用。

“真信”是在真懂基础上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是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坚定不移。只有发自内心地认同,才能转化为强大的信仰力量,指引我们在各种复杂局面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坚定信心。

“真用”则是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而是指导实践的锐利思想武器。它要求我们紧密结合自身岗位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人民群众。

感恩之心,力量之基石

“始终感恩”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真挚情感,更是推动我们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份感恩,源于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深刻认识,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深刻体验。

我们要感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到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再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立场,每一项成就都来之不易,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和总书记的英明指引,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抵御各种风险,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感恩也体现在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和建设者。国家富强、社会稳定、人民幸福,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我们所享受的和平环境、发展机遇、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无不体现着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这份感恩,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回馈。它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与期望。

感恩之心,亦是凝聚团结、增强信心的精神纽带。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都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份共同的感恩,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激发了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有感恩,才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奋进之姿,时代之呼唤

“始终奋进”是新时代对每一个中国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然结果。奋进,意味着永不满足、永不停歇,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持续努力、不断突破。

奋进首先体现在思想上的积极向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面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跨越。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以创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总书记强调的“斗争精神”,正是奋进姿态的生动体现。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挑战不畏惧。

奋进更体现在行动上的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立足本职岗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例如,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勇攀高峰,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要久久为功,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在社会治理领域,要不断完善制度,提升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去推动。

奋进还意味着自我革新和持续学习。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加强学习,提高本领,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总书记反复强调“学懂弄通做实”,强调增强“八项本领”,正是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更高要求。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一流标准,卓越之追求

“追求一流标准”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一流标准不仅仅是优秀,更是卓越,是行业领先、世界领先。

追求一流标准首先要求我们具备高远的志向和宽广的胸怀。要树立远大理想,不仅仅满足于“及格”,而是要力争“优秀”,更要努力成为“卓越”。在工作中,要主动对标先进,敢于同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行比较,找到差距、迎头赶上。这需要我们打破固有思维,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创造,不被已有的成就所束缚,不因暂时的困难而止步。

其次,追求一流标准意味着在工作质量上精益求精。无论是制定政策、推进项目,还是提供服务、培养人才,都要力求做到最好。这要求我们具备工匠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例如,在产品研发上,要追求极致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在城市建设上,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设计的艺术性;在教育教学上,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流人才。每一个环节,都应以一流的姿态去对待,以一流的标准去衡量。

再次,追求一流标准还意味着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掌握主动权、赢得话语权。这包括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品牌塑造能力、人才培养能力等。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正是要求我们在科技领域瞄准世界前沿,实现弯道超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科技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以全球视野来审视自身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借鉴,以自主创新的精神实现超越。

最后,追求一流标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一流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我们永不懈怠的努力和持续不断的改进。在实现一个“一流”目标后,要立即着手下一个“一流”的追求。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需要我们始终保持进取心,永远在路上。

知行合一,理论指导实践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最终要落实到知行合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学风和工作作风。

“知”是前提和基础,是指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思想认同。没有真知,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信念;“行”是关键和落脚点,是指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成效。没有真行,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知行合一,意味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自觉用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当面临抉择时,要以总书记的教导为尺子来衡量;当遇到困难时,要以总书记的智慧来寻求破解之道。例如,在推进乡村振兴时,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真正让农民群众生活富裕幸福。在加强党的建设时,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知行合一,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检验真理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发现理论在实践中的不足,从而推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个过程,不仅提升了个人的能力水平,也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进步。

面向未来,我们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将深入学习化为思想自觉,将感恩之心化为行动力量,将奋进之姿化为责任担当,将一流标准化为不懈追求。让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和卓越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