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奋进: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铸就“三服务”新高度

7次阅读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三服务”——即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民生的重要纽带,其效能高低直接关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需求,我们必须以“新担当”扛起时代重任,以“新作为”开创工作局面,以“新气象”凝聚奋进合力,从而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刻理解“三服务”的时代内涵与重大意义

“三服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地方治理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路径。服务企业,旨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服务群众,旨在解决民生关切,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服务基层,旨在夯实执政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新时代背景下,“三服务”不再仅仅是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更是对执政理念、治理能力和干部作风的全面检验。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思维定式,以系统化、整体性的视角审视和推进工作,真正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为企服务促发展、为基层减负增效能,从而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担当:勇立潮头,挺膺负责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

“新担当”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首要前提,它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具备舍我其谁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这不仅是对岗位职责的忠实履行,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深沉热爱。

首先,要强化政治担当。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站稳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服务企业、群众、基层的过程中,要牢记党的宗旨,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其次,要勇于改革创新担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应敢于先行先试、敢于打破常规,以刀刃向内的勇气革除弊端,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推动改革。要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新机制,以创新思维破解服务难题,以改革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推动“三服务”工作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再者,要强化为民担当。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把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同时,对于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要以店小二的精神,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新作为:精准施策,高效赋能的务实行动与创新实践

“新作为”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关键抓手,它体现在各项工作举措的实效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上,是推动“三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要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推广“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便民利企举措。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省心、省时、省力。

另一方面,要强化精准服务,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需求,推行“定制化服务”,提供政策解读、融资对接、技术支持、人才引进等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抢抓发展机遇,增强核心竞争力。针对群众需求,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常态化开展“民生微实事”项目,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居住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务实举措,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直至问题解决。

再一方面,要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服务合力。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服务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推行联合审批、联合执法,减少企业和群众的重复跑动,提高服务整体效能。特别是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制定协同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真正做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此外,要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基层成为服务群众的坚强阵地。

新气象: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与精神风貌

“新气象”是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的有力保障,它不仅指外部环境的优化,更指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以及全社会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首先,要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克服“庸懒散拖”等不良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发现深层问题,提出务实管用的解决办法。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坚持秉公用权,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

其次,要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让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平台、有奔头。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干部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对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只要不是主观故意、不谋私利,要给予理解和宽容,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再者,要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组织开展常态化、系统化的培训,涵盖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服务技能、应急管理等方面,帮助干部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提升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三服务”一线干部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政策执行力、沟通协调力、矛盾化解力,使其成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主力军。

持续提升“三服务”能力的实践路径

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关键在于将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融入日常,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定期梳理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查找体制机制层面的原因,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对个性问题则要精准施策,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统一高效的政务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企业群众需求,实现服务资源精准匹配,提升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

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三服务”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定期督查、明察暗访、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多种方式,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是构建社会监督体系。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引入社会评价机制,让企业和群众成为“三服务”工作的监督者和评判者,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结语:
“以新担当、新作为、新气象 不断提升“三服务”工作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命题,也是我们必须答好的人民考卷。这需要我们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牢记使命、勇毅前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把“三服务”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磅礴力量。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