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如思想的灯塔,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些重要指示,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感恩之心、奋进之志,努力追求一流标准,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汲取思想伟力,坚定前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首先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把握其精神实质。这包括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理解,对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定践行,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动,对共同富裕的稳步推进,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铁腕坚持,以及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
深入学习不是浮于表面,更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用心领悟其蕴含的科学真理力量、实践伟力,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要求我们把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与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从总书记的战略思考中获得启示,从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中汲取力量,从总书记的担当精神中激发斗志。只有真正学懂弄通,才能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头脑,在各种风险挑战面前坚定战略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等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无不印证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正确性和指导性。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总书记的指引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奋发有为。
二、涵养感恩之心:铭记来之不易,汇聚磅礴力量
“感恩”二字,承载着对历史的回望、对现实的珍惜、对未来的期许。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和平安定、繁荣发展,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一代代建设者接续奋斗的结果,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成功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冲击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这种感恩,不仅仅是对过往成就的追忆,更是对党中央英明决策的由衷认同,对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的衷心拥护。正是在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我们党和国家事业才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对人民、对时代的感恩,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它提醒我们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服从大局,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感恩之心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回馈,将感恩转化为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永葆奋斗激情,才能更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三、激扬奋进之志:勇于担当作为,实现伟大梦想
“奋进”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鲜明写照。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新任务,我们必须激扬奋进之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既定目标笃定前行。
奋进,意味着要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不满足于现状,不甘于平庸。要敢于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瓶颈期,在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复杂期,我们更需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奋进,还意味着要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行则殆。我们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越需要我们激扬奋进之志。无论是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奉献,还是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都是奋进精神的体现。我们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让奋进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底色,成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动人的旋律。
四、追求一流标准:对标先进卓越,锻造时代精品
“一流标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各行各业提出的更高要求,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求,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呼唤。追求一流标准,意味着我们在任何一项工作中,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不搞凑合应付,不搞低水平重复,力求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追求一流标准,体现在战略规划上,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科技创新上,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建设科技强国;体现在教育领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体现在文化建设上,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体现在民生改善上,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共同富裕。
这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勇于创新突破,敢于争先创优。同时,一流标准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从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到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从追求卓越的服务质量到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都是一流标准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追求一流标准贯穿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全过程,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业绩。
五、融合实践路径: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感恩奋进、追求一流标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路径,真正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的系统性、持续性。 党的创新理论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常学常新。要将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性安排,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善于从总书记重要著作和讲话中领会精髓要义,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发展变化,不断深化认识。
二是将感恩之心转化为不竭的奋斗动力。 感恩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转化为忠诚履职、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在具体工作中,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放在心上,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每一项工作的推进,都应饱含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厚情感。
三是以奋进之志破解发展难题。 奋进不仅要有决心,更要有方法。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主动担当作为。要强化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四是以一流标准指导各项工作实践。 追求一流不是盲目攀比,而是立足自身实际,设定更高目标,不断超越自我。在政策制定上,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在项目实施上,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在管理服务上,要精细化和高效化。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追求一流创造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牢记嘱托,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以感恩之心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奋进之志勇毅前行、开拓创新,以一流标准追求卓越、铸就辉煌。这是我们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庄严承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