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是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亲历者、奋斗者和奉献者,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建立了不朽功勋。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他们历史贡献的肯定与回馈,更是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新时代背景下,面对老干部群体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提升服务水平,而“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正是这一时代命题的最佳答案。
一、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要义:为何要“强化”与“精准”
老干部工作,本质上是一项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政治任务。随着社会发展,老干部群体的结构、需求和特点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保障,更渴望精神上的慰藉、情感上的交流和价值上的认同。传统的大而化之、一刀切的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这些日益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
“强化”意味着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老干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提升标准,将其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统筹谋划。“精准”则强调服务的靶向性、有效性和实效性,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位老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独特需求,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避免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只有将“强化”与“精准”相结合,才能真正将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让老干部们安享幸福晚年,继续发挥余热。
二、明晰“四个精准服务”的内涵与实践路径
“四个精准服务”是新时代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具体抓手和行动指南。它涵盖了老干部工作的主要方面,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更重视、行动上更具体、效果上更显著。
2.1 精准关怀:身心康健的温柔守护
精准关怀,旨在深入了解老干部的身心健康状况和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侧重于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理上的疏导。
实践路径:
- 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和动态管理机制。 定期组织体检,提供健康咨询,针对性地开展慢性病管理、康复指导等服务。对特殊疾病和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提供上门医疗、家庭病床等便利服务。
-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组织开展适合老干部特点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书画摄影、歌舞戏曲、棋牌健身等。鼓励和支持老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 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关注老干部的心理变化,及时排解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上门探访,与老干部谈心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需要。
- 优化居住环境和服务。 对于集中居住的老干部,改善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居住条件。对居家养老的老干部,提供家政服务、紧急救援等社会化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2.2 精准帮扶:急难愁盼的温情化解
精准帮扶,聚焦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那些“急难愁盼”的事情,确保他们无后顾之忧。
实践路径:
- 动态摸排困难情况。 建立困难老干部数据库,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全面掌握老干部在医疗、住房、生活费用、子女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 落实各项优抚政策。 严格执行离休费、医药费报销、住房补贴等各项政策规定,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对因病致贫、因灾致困的老干部家庭,及时启动帮扶机制,提供临时救助或长期资助。
- 构建多元化帮扶体系。 建立健全党组织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帮扶机制。鼓励机关干部与困难老干部结对帮扶,动员社会组织、爱心企业提供捐助和服务。
- 提供法律援助与权益维护。 针对老干部可能遇到的财产纠纷、赡养问题等法律难题,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
2.3 精准管理:高效规范的温润保障
精准管理,并非僵化的制度约束,而是通过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手段,为老干部提供更加便捷、优质、个性化的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
实践路径:
- 建立健全老干部信息管理系统。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面、准确、动态更新的老干部信息库,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服务的协同,提高工作效率。
- 优化服务流程和规范。 简化办事程序,推行“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方便老干部办理相关事宜。制定清晰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服务质量。
- 推行个性化服务方案。 根据老干部的年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居住区域等特点,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实现“一人一策”或“一类一策”。例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提供上门服务,针对高龄老干部提供更频繁的探视。
- 加强老干部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员从事老干部工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4 精准引导:凝心聚力的温暖传导
精准引导,旨在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引导他们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传播正能量。
实践路径:
-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组织老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引导他们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专题党课等形式,丰富学习内容。
- 搭建发挥作用平台。 积极为老干部搭建建言献策、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平台。鼓励老干部担任义务监督员、社情民意调查员、青少年思想政治辅导员、党史宣讲员等,引导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关心下一代成长、助力乡村振兴。
- 弘扬优良传统和作风。 组织老干部开展“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活动,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言传身教,向年轻一代讲述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作风,发挥榜样作用。
- 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宣传老干部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让全社会了解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和时代价值,形成尊重老干部、学习老干部、关爱老干部的良好风尚。
三、“用心用情”:老干部工作的灵魂所在
“四个精准服务”是工作的方法论和具体措施,而“用心用情”则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和内核。没有“用心用情”,再精准的服务也可能流于形式,难以触及老干部的心灵深处。
“用心”体现在:
- 真挚的敬意与尊重。 始终将老干部视为民族的功勋和榜样,以敬重之心对待他们,在服务中体现出对他们人格尊严和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
- 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 认识到做好老干部工作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对待老干部的事情,要事无巨细,尽心尽力,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 深入的思考与谋划。 不仅要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模式,提升服务品质,让老干部工作可持续发展。
“用情”体现在:
- 深厚的感情与温度。 将老干部视为自己的长辈和亲人,以心换心,用情感去沟通、去理解、去温暖。
- 细致的关怀与体察。 设身处地为老干部着想,从他们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捕捉他们微小的情绪变化和未言明的需求。
- 耐心的倾听与交流。 给予老干部充分的表达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意见和建议,建立信任,增进感情。
“用心用情”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要求我们把老干部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把老干部的需求融入日常。只有真正用心用情,才能让老干部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安康、充满尊严的晚年。
四、强化保障,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
要真正落实“四个精准服务”和“用心用情”的要求,必须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队伍保障。
-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老干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 健全政策法规。 及时完善和出台与时俱进的老干部工作政策法规,确保各项待遇保障、服务管理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针对老干部群体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 保障资源投入。 确保老干部工作必要的经费、场所、人员等投入,为开展各项服务提供物质基础。创新筹资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 锻造过硬队伍。 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敬业奉献的老干部工作队伍。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能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结语
老干部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负责,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它不仅仅是服务老干部的具体举措,更是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精神传承、一种社会担当。
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入践行“四个精准服务”理念,始终秉持“用心用情”的工作原则,让每一位老干部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银发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