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老干部群体以其彪炳史册的贡献和宝贵的人生经验,构成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建设的参与者、精神的传承者。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不仅是对他们历史功绩的崇高敬意,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传承优良作风、凝聚发展力量的必然要求。其中,“强化‘四个精准服务’”便是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路径,它强调以精细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服务,提升老干部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尊严。
老干部工作的时代价值与核心理念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品格,是激励后人奋发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做好老干部工作,绝不仅仅是完成一项行政任务,更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和人才工程。它承载着党的优良传统,体现着党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也彰显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用心用情”是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灵魂所在。这四个字不仅是工作态度,更是价值取向。它要求我们在面对老干部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层面,更要注重精神慰藉和情感关怀;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更要主动发现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只有带着真情实感去服务,才能真正走进老干部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解决他们的所急所盼。
在此基础上,“四个精准服务”应运而生,成为“用心用情”的具体化和实践指南。它们是:精准生活服务保障、精准思想政治引领、精准作用发挥平台、精准人文关怀与精神慰藉。这“四个精准”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立体化服务体系,确保服务供给与老干部需求的高度匹配,让关怀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落到实处、细致入微。
精准生活服务保障:筑牢晚年幸福基石
生活服务保障是老干部工作的底线和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干部在医疗、养老、日常照护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凸显。强化精准生活服务保障,就是要针对这些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便捷化的服务。
首先,要优化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建立健全老干部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打通医疗绿色通道,方便老干部就医取药,尤其要关注失能、半失能老干部的居家医疗服务。积极推广“智慧医疗”和“互联网 + 护理服务”,让老干部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此外,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讲座、养生知识普及等活动,引导老干部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
其次,要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针对老干部的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特点,提供定制化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例如,改造适老化家居环境,安装防滑设施、扶手、紧急呼叫系统;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上门服务;探索建立“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低龄健康老干部帮助高龄老干部。对于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家庭,要建立常态化帮扶机制,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再者,要加强日常事务的精细化管理。确保离退休费及时足额发放,妥善处理好遗属补助、丧葬抚恤等事宜。对老干部反映的住房、出行等问题,要第一时间响应、协调解决。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搭建线上服务平台等方式,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让老干部感受到便利和尊崇。
精准思想政治引领:凝心铸魂,永葆政治本色
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信仰和精神风貌直接影响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强化精准思想政治引领,就是要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持续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
一方面,要创新理论学习方式。针对老干部特点,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如组织专题党课、报告会、形势政策通报会,邀请专家学者解读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精神。利用线上平台,开发适合老干部学习的微党课、音视频资料,方便他们随时随地学习。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革命历史纪念馆,让他们在缅怀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
另一方面,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和管理。根据老干部的居住分布和身体状况,灵活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党组织生活正常化、规范化。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学习讨论、志愿服务、重温入党誓词等,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干部,要采取上门送学、视频连线等方式,确保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
此外,要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鼓励老干部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参与到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来,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活动,以亲身经历现身说法,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激发爱国热情。通过精准的思想政治引领,让老干部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银发先锋。
精准作用发挥平台:薪火相传,贡献银发智慧
老干部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智慧,是推动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强化精准作用发挥平台,就是要打破“退休即无用”的观念,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引导老干部在身体允许、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首先,要建立“银发人才库”和“智囊团”。对老干部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社会资源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建立分类管理台账。根据不同领域的需求,邀请他们担任特约评论员、政策咨询员、普法宣传员、青年导师、校外辅导员等,参与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治理、青少年教育等工作中。
其次,要拓宽社会参与渠道。鼓励老干部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公益活动。例如,组建“银发志愿服务队”,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矛盾调解等方面发挥作用;组织“老干部宣讲团”,深入社区、学校、企业,讲述党的奋斗历史、改革开放成就,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再者,要搭建文化交流和兴趣展示平台。支持老干部创办或加入书法、绘画、歌舞、摄影等各类兴趣小组和老年大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文艺创作、作品展示等形式,展现老干部的才华和风采。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研讨会,让老干部分享人生经验、工作心得,实现知识和智慧的薪火相传。通过精准的作用发挥平台,让老干部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晚年生活的成就感。
精准人文关怀与精神慰藉:温情相伴,润泽生命芳华
老干部步入老年,除了物质需求,对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的需求更为强烈。强化精准人文关怀与精神慰藉,就是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温暖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
第一,要建立常态化走访慰问机制。坚持定期走访、节假日慰问、生病住院探望等制度,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老干部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和健康情况,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对于独居、空巢或患病的老干部,要增加走访频次,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关怀。
第二,要关注老干部的心理健康。随着年龄增长,一些老干部可能会面临孤独、焦虑、失落等心理问题。要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志愿者,为老干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引导老干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鼓励老干部之间互帮互助,构建和谐友爱的“老友圈”。
第三,要丰富精神文化生活。除了上述提到的兴趣小组和老年大学,还可以组织观看优秀电影、文艺演出、旅游观光等活动,让老干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可以通过送戏上门、组织线上文化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同样享受到精神文化的滋养。
第四,要加强与老干部家属的沟通联系。关心老干部家庭的困难,帮助解决子女就业、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与家属的沟通,更全面地了解老干部的真实需求和生活状况,形成家属、组织、社会共同关爱老干部的良好局面。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的保障机制
要真正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系统谋划、多措并举。
首先,要完善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从制度层面明确老干部工作的职责定位、服务标准、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到位。定期对老干部工作进行调研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策略。
其次,要加强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专职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政策水平、服务能力和情怀素养。鼓励和引导年轻干部关心、尊重、服务老干部,形成一支业务精湛、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再者,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多元化服务格局。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参与老干部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的纽带作用,将老干部服务融入社区养老、社区治理大格局。
最后,要善用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智慧化水平。开发老干部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服务需求精准对接、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老干部提供智能健康监测、紧急救援、出行导航、信息查询等便捷服务,让科技的进步惠及每一位老干部。
结语
强化“四个精准服务”,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不仅是对老干部群体的深情回馈,更是对我们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传承与弘扬。当我们将精准的服务与真挚的情感融为一体,老干部们的晚年生活将更加幸福安康,他们的银发智慧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政治优势将持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温暖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