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并进的历史关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犹如指引方向的巍巍灯塔,为我们擘画了前行的宏伟蓝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我们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建功新伟业的根本遵循。同时,始终心怀感恩之情,保持奋发向上之姿,以一流标准要求自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应有的精神品格和责任担当。
深刻领会“深入学习”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深入学习”绝非浅尝辄止,更非仅仅停留在字面理解。它要求我们心无旁骛、融会贯通,从体系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实践上理解其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从情感上体会其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历史担当。
首先,深入学习是提升理论素养和政治站位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只有真正学懂弄通,才能廓清思想迷雾,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例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更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把握。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这些精髓要义,就难以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精准施策、有效落实,甚至可能南辕北辙。
其次,深入学习是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无论是面对脱贫攻坚的硬仗,还是应对疫情大考,无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是深化改革开放,总书记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只有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才能从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汲取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例如,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不仅是理念的转变,更是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指导着各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再次,深入学习更是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他的重要指示精神,饱含着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自信,寄托着对中华文化复兴的深切期望。通过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当代价值,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滋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因此,深入学习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它要求我们学原文、悟原理,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学出忠诚、学出担当、学出实效,真正将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具体行动。
永葆“始终感恩”的赤子之心
“感恩”是一种深沉的情感,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感恩,意味着我们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不能忘记是谁带领我们走到今天,更不能忘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感恩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史诗。是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百年屈辱,让人民当家作主;是党改革开放,解放思想,让国家走向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党在新时代,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包括和平安定的生活、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不断改善的民生福祉,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饮水思源,我们对党的感恩之情,应该化作对党的绝对忠诚,化作对党的事业的无私奉献。
其次,感恩人民。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总书记强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正是对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庄严承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是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辉煌成就。从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到抗击疫情的举国同心,无不彰显着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奋斗者,我们应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行动回报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再次,感恩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伟大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我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有幸亲历和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福祉。感恩时代,就是要珍惜当下,抢抓机遇,用奋斗定义青春,用实干诠释担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感恩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表白,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中。它要求我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求我们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求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奋斗激情,让感恩情怀成为我们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矢志“奋进一流标准”的卓越追求
“一流标准”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境界,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更是一种勇攀高峰的雄心壮志。新时代新征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容有丝毫懈怠,更不能满足于平庸。
首先,何为一流标准?一流标准意味着在各自领域做到最好、最优、最高水平。它不满足于合格,不甘心于达标,而是要设定更高的目标,追求更高的境界。在科技创新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在经济发展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在社会治理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文化建设领域,一流标准意味着要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风采。
其次,为何要奋进一流标准?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掌握核心技术、占据产业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如果我们满足于二流、三流,就可能在竞争中落后,甚至被淘汰。同时,这也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不仅要求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期待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只有以一流标准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再次,如何奋进一流标准?
一是要树立远大目标和雄心壮志。敢于向最高标准看齐,敢于挑战极限,敢于超越自我。没有一流的志向,就不会有一流的成就。
二是要加强学习和创新。一流标准的实现,离不开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创新之路。
三是要注重细节和品质。一流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体现在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精益求精的理念,追求卓越品质。
四是要具备团队协作和开放合作精神。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很多一流的成就都是在团队协作和开放合作中实现的。要加强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五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流标准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学习、感恩与奋进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深入学习、始终感恩、奋进一流标准,这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深入学习是基础。只有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我们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明确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是我们感恩和奋进的思想源泉和理论指南。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感恩就可能流于盲目,奋进就可能偏离方向。
始终感恩是动力。感恩激发了我们的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深沉的情感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驱动我们去学习、去奋斗、去创造,去追求一流。没有感恩之情,我们可能会缺乏持久的奋斗动力,甚至迷失自我。
奋进一流标准是目标和检验。我们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实践,将感恩的情怀付诸行动,以一流标准衡量和推动各项工作,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在一流标准的追求过程中,又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理解,升华我们的感恩情怀。这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实践路径上,我们应:
- 强化理论武装,学深悟透。 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 厚植家国情怀,知恩图报。 牢记“两个务必”,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力量,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深刻启示,将感恩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
- 敢于担当作为,勇攀高峰。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要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不惧困难,不畏挑战,在各自岗位上争当表率,争创一流。
- 树立问题导向,求真务实。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拿出务实举措,以一流的作风推动一流的工作。
- 提升能力本领,持续精进。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
结语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是我们的思想之基、行动之源;始终感恩,是我们的精神底色、奋斗动力;奋进一流标准,是我们的目标指向、实践追求。让我们锚定思想伟力,激荡感恩情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铸就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